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特别关注·中国-东盟博览会】
作者:周博(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特约研究员,广西南宁市社会科学院东盟所所长、副研究员)陈丙先(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教授)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世界经济与社会结构。作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文化相通,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推动双方在科技创新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合作,不仅是顺应数字化转型浪潮的必然选择,更是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举措。通过协同创新、资源共享与能力共建,中国与东盟正携手迈向数字时代的新未来,为区域繁荣稳定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动能。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科技能力上高度互补。当前,东盟多国正处于产业升级与数字转型的关键阶段,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农业、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持续扩大。而中国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技术集成与场景应用等方面已积累显著优势,具备输出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双方合作不仅有助于缓解东盟国家面临的技术鸿沟、人才短缺等挑战,也将进一步拓展中国技术的海外应用场景,实现从技术研发到产业生态的双向赋能。在这一进程中,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通过建设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和创新合作平台,系统性支持与东盟国家的多领域科技合作。
打造智能制造新引擎。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主战场。中国与东盟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新兴领域以及冶金、石化、建材等传统行业合作空间广阔。为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全链条深度融合,中方支持企业应用机器视觉、智能控制、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实施智能化改造,并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场景。例如,在钢铁行业部署可实现能效优化与质量控制的智能炼钢系统;在汽车工厂规模应用具备参数自适应能力的焊接机器人,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在木材加工行业家居制造车间建成4.0智能生产线,实现柔性生产和精准配送。通过构建“研发—集成—应用”协同创新机制,依托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等跨区域平台,国内先进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得以进入东盟市场,并根据本地需求进行适配开发与迭代优化,形成良性循环的技术输出体系。
推出现代农业新范式。农业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点领域,也是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场景。当前,双方正推动合作模式从单一农产品贸易向“技术+标准+服务”综合输出升级。在种植养殖环节,推广基于环境感知与生长预测的智能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精准管控;在产品处理环节,应用智能分级、分拣、检测和产品溯源技术,提升农产品品质与附加值;在物流销售环节,依托农业大数据平台优化供应链调度与资源配置。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协助东盟国家加强农业数据治理能力,推动数据跨境安全流动与共享,降低技术应用门槛,推广轻量化、普惠型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为区域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范式。
提供智慧医疗新思路。在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也正成为推动中国与东盟合作提质升级的重要力量。东盟部分国家面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专业人才不足、数据集质量不高等挑战,而人工智能正以大数据处理、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技术为核心,在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管理和远程医疗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重塑医疗生态格局。例如,通过智能诊疗系统实现疾病早期筛查与诊断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加速并优化新药研发流程;通过手术机器人提升复杂手术的成功率与安全性;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医疗数据,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支撑。这些应用不仅有效扩展了优质医疗资源的覆盖范围,也为构建区域公共卫生体系提供了新思路。中方正通过联合研究、技术培训、平台共建等多种形式,推动人工智能医疗技术及解决方案在东盟国家的本土化应用与推广。
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平台与机制建设是深化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的重要保障。目前,中国已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加快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数据资源协同共享。今年举办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主会场新设人工智能(AI)专馆、新质生产力专馆和蓝色经济、外贸优品等展区,通过利用“AI会展智能体”的“智能撮合”功能,组织开展技术推介、场景对接与项目洽谈,有效促进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同时,通过“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等创新活动,推动国内人工智能优秀成果与东盟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下一步,中国将积极支持在广西等前沿省区建设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语言资源库和技术适配基地,为跨境合作提供基础资源支撑与孵化服务。
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与东盟各国共觅合作新机遇、共拓合作新领域、共辟合作新模式,携手应对全球性和区域性挑战,推动亚洲科技创新事业迈向更高水平,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2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