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金振娅
9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32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2项标准修改单,以进一步完善从农田到餐桌、从原料到终产品、从普通人群到特定人群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725项,包含2.3万余项指标,涵盖340余种食品类别。就社会关注,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
作为我国食品生产过程管理的基础标准,新修订的《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引入了更严谨细致的管理要求。“从致敏物质的管理、寄生虫的控制等七方面,对食品生产过程的风险管理进行系统性完善和提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王君表示。食物过敏是影响消费者健康的重要因素,严重的食物过敏可能危及生命。对此,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总工程师李宇介绍,新修订的《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鼓励在评估食品配方、原料、生产工艺和流程的基础上分析识别并准确记录食品中的致敏物质;鼓励通过产品研发、设备设计、食品安全管理、工器具管理、生产管理、生产过程标识管理及贮存运输管理等措施,减少食品受到致敏物质交叉污染的风险。
随着铁路交通的快速发展,选择铁路出行的游客日益增多。针对“经微波等方式加热的包装材料,加热过程是否会影响食品安全”“提供列车食品的厂家有没有门槛”等关注,新发布的《铁路旅客列车餐饮服务卫生规范》规定,餐车用原料、半成品、成品的采购应建立统一采购、统一进货制度;对食品供应商建立评定制度,采购合格供应商提供的食品;需经微波等方式加热的包装材料,加热过程不应影响食品安全等。
当前,饮用乳制品已成为很多消费者的日常。“生乳酸度是衡量生乳新鲜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灭菌乳酸度直接受生乳酸度的影响。”李宇介绍,此次主要对两者酸度进行了修订,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乳品安全与质量,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乳制品。
近年来,硅橡胶制品应用日益广泛,例如餐具、厨具、婴童用品等。修订后的硅橡胶标准新增“挥发性物质”限量指标及其配套检测方法,加严部分原有指标的检测要求,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健康。
检验方法是验证标准是否科学实施的关键。此次新发布12项检验方法标准,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营养成分、污染物、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相关检验方法,以及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检验、产肉毒毒素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神经发育毒性试验的检验方法。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肖晶看来,此次进一步扩大了检测范围,优化了检测步骤,增加了检测手段,提高了标准的适用性和操作性,补充了监管所需检验方法,能有效助力食品的监管。
(光明日报北京9月25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6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