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古灌区精打“水算盘”——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以水权改革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古灌区精打“水算盘”——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以水权改革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28 04: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张文攀 闫磊

  塞上金秋,宁夏北部引黄灌区,随着几大供水工程相继关闸停水,夏秋灌正式告一段落。不过,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扬水灌区分调中心依然忙碌,负责人李跻鹏轻点鼠标,远在田间的电磁阀开启,黄河水通过密布的滴灌带精准“喂”到玉米根部。

  “扬水站已经停水,灌溉用水哪里来?”记者不解。

  “前几轮灌水结余不少,都储备在蓄水池,为的就是玉米成熟关键期不喊‘渴’。庄稼喝得饱、用水不超标,一举两得!”李跻鹏解释道。

  干旱少雨的利通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85.7毫米、平均蒸发量1800毫米。自秦汉屯垦开始,这里便开凿渠系发展农业,孕育了黄河两岸的沃野。两千多年后,古老灌区如何继续畅饮黄河水?

  “‘节水套餐’第一项,抓工程信息化改造,让灌区插上‘智慧’翅膀。”利通区水务局副局长杨自健说。

  “过去凭经验,现在靠数据,借助需水预测模型及调度模型推演,哪类作物哪块田用多少水,精准匹配。”李跻鹏告诉记者。

  “以前水在渠里跑,跑冒滴漏是常事。现在水从管道流,田块之间自动切换,再也不用扛着铁锹跑渠了,一人能管上百亩田,不服不行啊!”扁担沟镇吴家沟村种植大户闫兴已经尝到智能化灌溉的“甜头”。

  目前,利通区节水灌溉面积达48%;量测水设施改造937套,配套信息化中心1处,骨干工程计量率达100%;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服务覆盖90%以上区域。

  “硬科技”夯实了节水基座,如何管好用好每一滴水?“水物业”是个好法子。

  夏秋灌刚收尾,利通区农田灌溉用水统计紧跟着出炉:分配水指标30652万立方米,实际灌溉用水量25930万立方米,结余水量4722万立方米。

  这笔用水“精细账”来之不易。利通区在改革中精准核定用水权,将黄河水分配到60万亩农田,农业用水确权到户、颁证到村。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将基层水费收缴、水利设施配套和运维等交由宁夏水发集团利通现代农业供水有限公司管理经营。

  “我们组建14个乡镇农业灌溉服务合作社,设灌水员专人专岗负责所有涉水服务,收缴水费除维持基本运营外,全部投入水利设施提标改造。现在干渠直开口都上了计量设施,用水指标分配到田块,彻底告别‘大锅水’!”宁夏水发集团利通现代农业供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焱说。

  有了“水物业”精细管理服务,农田告别大水漫灌,抢水骂仗成为历史。“水费降了,灌溉时间缩短了,玉米亩均增收500元左右,划算得很嘛!”利通区高闸镇朱渠村玉米种植大户马学兵说。

  水权改革以来,利通区农田配水效率大大提高、灌溉用水节约15%~20%,水费收缴率提高到96%、灌区用水矛盾纠纷下降90%,水利设施维护经费少、有人建无人管等问题迎刃而解。2023年和2024年,利通区农业灌溉实现节水300万立方米、3900万立方米。

  灌溉结余水量去哪了?入市交易,让每一滴水的效益最大化发挥!

  翻看利通区今年水权交易记录,一项农业用水“流向”工业的交易引起记者注意:宁夏水发集团利通现代农业供水有限公司将在未来10年,以每立方米1元的价格为吴忠市太阳山开发区30家企业提供800万立方米的生产用水保障。

  农业节水跨区缓工业之“困”、解异地农田之“渴”,在利通区已司空见惯。“新建项目没有工业用水指标,我们通过农业挖潜结余用水正好补缺,双向奔赴!”金焱告诉记者,用水权跨领域、跨区域交易,不仅让“汤”和“馍”实现科学配比,还倒逼水往高附加值、高效益产业和行业流动。

  自水权改革以来,利通区已累计交易水量4435万立方米、金额4.69亿元。水指标交易的收益怎么分?“改革红利都有份儿!项目公司、合作社、用水户按照7:2:1的比例分配,既保证了项目建设有资金,还调动了用水户节水积极性。”金焱告诉记者,近3年来,利通区累计发放节水奖励资金188.59万元,“‘淌多淌少一个样’的观念变了,大家都想着咋把水省下来呢!”

  “灌水调度凭数据说话,田间计量有闸门监测,结余水资源还能入市变现,咱们的新型现代化灌区越来越有范儿!”杨自健说。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8日 03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