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吴桥:东方“杂技之乡”连接世界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吴桥:东方“杂技之乡”连接世界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02 01: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保健

  舞台上,一座拱桥缓缓出现,杂技青年“小桥”走下拱桥,与数十名杂技少年共同演绎高难度杂技;白衣蓝裤的少年们在长凳上整齐倒立,身手矫健;杂技小院“彭家班”传人飞叉环绕周身,尽显功底;还有演员转碟、顶篮、雨伞滚球,各显神通……在河北吴桥东方杂技城内,主题杂技秀《梦·吴桥》为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震撼和享受。

  近日,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在吴桥县正式启幕。这是自1987年该活动创办以来,杂技节主体活动首次在吴桥举办。来自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的28个顶尖杂技节目齐聚于此,展开为期11天的激烈角逐与艺术交流。吴桥,这座被誉为“杂技之乡”的千年古城,正以崭新的姿态,搭建起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杂技之桥。

  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教师刘旭说,《梦·吴桥》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部讲述吴桥杂技人“出走与回归”的叙事诗。他曾是上海杂技团的一名演员,7年前选择回到家乡执教。对他而言,杂技节“回家”与个人“归乡”的情感共鸣强烈:“不管走多远,吴桥游子的根和魂都在老家。”

  在吴桥,传统技艺从未停止与现代艺术的对话。彭立新,一位从8岁开始练杂技的“彭家班”第四代传人,与家人同台展示飞叉、转伞等绝活。他对脚下的这个舞台非常满意:“杂技城的马圈式舞台既专业又宽敞,杂技节‘回家’,对我们每位吴桥杂技艺人都意义非凡。”

  吴桥杂技早已从“一人一技”发展为“一城一业”。在吴桥杂技大世界,“鬼手居”剧场内掌声不断,沧州市级非遗“古彩戏法”代表性传承人王立刚表演的《三仙归洞》引得观众连连称奇。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有限公司江湖文化城经理曾玉芳说:“因为杂技,外地游客来了很多,满满的人气让我们有了更多底气。”据统计,截至8月31日,该景区今年接待游客达62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3%,带动周边近万人从事民宿、餐饮、文创等相关产业。

  同时,产业链条也在不断延伸。在吴桥丰耀杂技魔术道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赶制来自多个杂技团的订单。在公司负责人周文明看来,道具更新推动了杂技技艺的发展。目前,吴桥已有10余家杂技道具研发、生产企业,产品多达上百种,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巴基斯坦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在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的排练厅里,27名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的学员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基本功。自2002年招收首批外籍学员以来,该校已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杂技人才1000余人。该校副校长王洋的手机里保存着一条来自塞拉利昂学员安娜的感谢信息,安娜回国后创办了该国第一所杂技学校,将吴桥的种子播撒在非洲土地。

  “杂技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在世界各地播下友谊的种子。”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党委书记刘建功说,每届吴桥杂技节的获奖节目,都是各国杂技节目中的精品,技能水平和艺术表现力都是世界一流。本届杂技节上,加拿大节目《双人爬杆》融合音乐、体育与舞蹈,表演形式新颖独特;朝鲜节目《空中飞人》技巧高难、惊险飘逸。吴桥这座“杂技之乡”已成为世界杂技艺术交流、碰撞与融合的枢纽。

  据介绍,本届杂技节的后续演出、展演、展览等各类活动将持续至10月8日,观众在整个国庆假期都能感受杂技艺术的魅力。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02日 03版)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