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92】
“第一高桥”跨越花江峡谷
车程“两小时”缩至“两分钟”
光明日报贵阳10月4日电(记者吕慎、陈冠合)有“地球裂缝”之称的贵州花江峡谷上方,一条钢铁巨龙凌空腾起。日前,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这是“横竖都是第一”的超级工程——主桥跨径1420米,为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桥面至水面高度625米,居世界之首。有网友不禁惊呼:“贵州变‘平’了!”
要知道,贵州的山地和丘陵占92.5%。明代大儒王阳明叹这里的群山:“连亘万里,际天无极。”明代学者朱国祯也发出“地无三里平”的喟叹。
贵州,要发展只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可,这谈何容易。这条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建设中,长达80公里、深逾千米的花江大峡谷成了最大的“拦路虎”。
如今,天堑变通途!记者前往黔西南州贞丰县,在离大桥不远的服务区遇到附近的村民林国权。
“以前去省城,这段路最‘打脑壳’——先开车绕到谷底,过老桥再爬盘山公路,一路颠簸2个小时。现在过峡谷,只要2分钟!”林国权的话里透着自豪。
听说记者要来采访,花江峡谷大桥总工程师刘豪大步流星走到跟前:“走,我带你去桥上看看!”
打开车窗,呼啸山风拍打在脸上,他告诉记者:“最难的是,瞬时风力最高达14级,相当于强台风级,人都站不稳!而全桥93个节段、总重2.1万吨,都需在600多米高空实现毫米级精准对接。”
“这放在以前,谁敢想造这样的桥?现在国力强盛了,科技进步了,我们才有攻克难题的底气!”刘豪指着万丈悬崖介绍。
克服这些难题,修桥团队拿出了一系列“黑科技”:创新研发了第四代“智慧缆索吊装系统”,能在600米高空“穿针引线”,精度控制达到毫米级;植入智慧缆索,可以实时感知桥梁健康状态;首次采用锻焊组合式索鞍,使重量降低30%……大桥获得了21项授权专利,多项技术成果纳入国家桥梁建设标准。
“能让路变平,这是何其有幸!国外很多桥梁工程师终其一生,可能只接触一两种桥型,而在贵州,我参与建设了坝陵河大桥、平塘特大桥、花江峡谷大桥,都是跨越云腾雾绕峡谷的‘天空之桥’……”刘豪眼里闪着光。
现在,贵州在126万个山头间,建造了3万多座桥梁,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桥梁博物馆”;9000多公里高速公路纵横,铁路线与航空港联动成网,曾经的山山峁峁早已变成畅通大道……
大道坦途,给村民生活带来什么变化?记者来到一公里外的贞丰县花江村,村口抬眼就能望见大桥的雄姿。
驻村第一书记柴方君迎面走来介绍:“路平了,前些年我们脱贫了,现在我们致富了!”
他说起了村里根根梢梢的变化:来看大桥的游客多了,村里新开了农家乐,假期里每天都有十多桌客人;村民建起了民宿,“桥景房”成了“香饽饽”,假期订单排得满满当当;村里红火起来,外出的年轻人回来了,有的做导游,有的做电商……
柴方君指了指花江峡谷大桥,笑着问记者:“你看,咱们群众的门路,是不是越来越平顺了?!”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05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