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高擎文化火炬 照亮前行道路——两岸学者共话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发展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高擎文化火炬 照亮前行道路——两岸学者共话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发展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25 03: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海峡聚焦】

  光明日报记者 龚亮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台海形势,我们要继续高擎中华文化火炬,照亮前行道路,凝聚奋进力量。站稳中华文化立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担当薪火相传使命,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日前,全国台联党组书记纪斌在第十一届中华文化论坛上表示。

  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本届论坛吸引近200位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专家学者与会,大家围绕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新形势下两岸文化交流的路径和方式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探讨。与会人士一致认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根脉,通过深化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出重要部署,两岸中国人共同弘扬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有可为。

高擎文化火炬 照亮前行道路——两岸学者共话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发展

第十一届中华文化论坛现场。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供图

  筑牢文化纽带,促进两岸民心相通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论坛主旨演讲环节,北京大学教授程郁缀带领现场观众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一句句或激昂,或沉郁,或开阔,或细腻的诗词,谱写出一曲关于家国、友情、乡愁的情感乐章,至今仍能直击人心、引发共鸣。

  “在海峡两岸友好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用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诗词,犹如甜蜜的添加剂,给两岸交流增添了无穷的雅趣和美好的艺术享受。恰到好处的一句诗、一句词,拉近了我们心灵的距离。”程郁缀说。

  “两岸在语言文字、传统艺术、生活习俗与美食文化各个层面,都享有相同的文化基因。这些共通的元素,正是深化互信与理解的基础。”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林正仪表示,虽然当前两岸关系处于不安的局势,文化交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文化始终是跨越政治藩篱、凝聚人心的桥梁。唯有透过文化对话,才能延续共同的记忆与情感,让彼此重新连结。

  “本届论坛以‘两岸融合发展与两岸文化交流’为主题,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融合发展与文化交流,二者一体两面,互为表里,共同构筑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坚实基础。”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何光彩介绍,在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正确引领下,北大将持续办好中华文化论坛,搭建两岸文化交流的平台,与两岸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携手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同胞心灵契合,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贡献新力量。

  在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仇开明看来,深厚的中华文化联系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处心积虑搞“去中国化”“文化台独”,其图谋不会得逞。两岸中国人更有责任站稳中华文化立场,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共同推进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

高擎文化火炬 照亮前行道路——两岸学者共话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发展

10月25日,参观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不屈的宝岛 丹心向祖国——台湾同胞抗日史实展》。新华社发

  守护历史记忆,夯实民族认同根基

  历史记忆是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石,也是回应现实挑战的绝佳钥匙。今年适逢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80周年,论坛特设“纪念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80周年:历史回顾与现实挑战”分会场,邀请多位革命英烈后人和来自台湾的抗战英雄后代参与讨论。

  朱枫烈士之孙朱则安讲述了其祖母投身台湾光复、祖国统一事业的感人故事。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热播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让朱枫等隐蔽战线的英雄从“无名”变成“有名”,也使两岸间的纽带更加紧密。

  “台湾光复80年来,两岸关系历经风雨,革命先辈和英烈们所代表的爱国精神始终薪火相传。他们的事迹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为今天推进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深刻启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那些为台湾光复与国家统一献身的先烈们,将永远激励我们坚定前行。”朱则安表示。

  台湾青年林景茂认为,民进党当局长期推动“去中国化”,废除光复节放假制度、淡化抗战史、操弄“外来政权说”,目的在于割裂台湾民众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情感联结,从根本上动摇国家统一的基础。“面对‘台独史观’持续操弄历史叙事的现实,我们必须主动出击,重建台湾光复的社会记忆与舆论影响力。”他说,可通过加强史实传播、强化青年教育、深化两岸社会互动等方式,让台湾社会尤其是年青一代重新接触真实的民族历史。

  “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今天回顾这一段铁的历史事实,是对‘台独’分裂势力的迎头痛击。”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王在希表示,大陆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旨在通过法律的形式,再次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向全世界宣告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它对稳定严峻复杂的台海局势、对促进祖国统一、对揭穿赖清德当局“一边一国”“互不隶属”的谎言,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高擎文化火炬 照亮前行道路——两岸学者共话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发展

10月18日,2025闽台匠人匠心交流活动开幕式上的舞狮表演。新华社发

  拓展交流路径,共谋融合发展未来

  文化根脉联结两岸人心,会场内外,处处流淌着动人的文化共鸣。在论坛茶歇间隙,两岸学者热情攀谈,从“方块字”背后的文明密码到闽台祖地文化的赓续,从“馆长”现象到AI(人工智能)赋能中华文化传播,大家有聊不完的话题,总能说到一块儿。这种交流的默契与同频,源于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天然亲近,是任何力量都割裂不了的。

  “目前台湾共约2350万同胞,祖籍95%以上源自大陆,都是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民族共同体。两岸中华文化交流融合是联结两岸民心的重要精神纽带。”台湾中华民族发展基金会董事长林中森表示,扩大及深化两岸文化交流,恰能优势互补,促成两岸融合发展。

  “中华文化论坛的持续举办对在两岸关系发展中高举中华文化旗帜、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和两岸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论坛组委会负责人、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介绍,今年的论坛获得两岸及港澳参会者的积极响应,对论坛主题和分议题的研讨,有助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强台湾同胞的祖国认同感和中华文化自信,有助于拓展新时代两岸交流合作的视野和格局。

  台湾作家、中华文化总会原秘书长杨渡以历史纵深论证了两岸地理与文明的同源性和命运与共的整体性。他认为,回顾百年历史,台湾既是对外贸易的窗口,也是抵御外侮的门户,更是文明交流的枢纽。展望未来,台湾更可以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的新媒介。他期待两岸能基于共同历史记忆,共同探索未来发展路径。

  从历史的庄重到青年的灵动,从诗词的隽永到科技的创新……这是一次同气连枝、薪火相传的学术盛会,更是一次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的情感交融,必将为两岸融合发展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注入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5日 12版)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