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柠条如何变“金条”——宁夏盐池县推进生态灌木林效益双收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柠条如何变“金条”——宁夏盐池县推进生态灌木林效益双收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05 02: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张文攀

  “防风固沙,柠条立了大功!”宁夏吴忠市盐池县林业和草原局林草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孙果很是感慨。秋日里,站在盐池县柳杨堡村北滩向东望去,一望无际的柠条林覆盖高低起伏的沙地,仅一人高的灌木虽不似参天大树般伟岸,却凭抗旱耐寒的特性和顽强发达的根系,牢牢“绊”住了沙魔肆虐的脚步。

  盐池县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带、毛乌素沙地西南缘,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区域,年均降雨量280毫米左右,蒸发量2300毫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县75%的人口和耕地处在沙区。盐池县花马池镇沟沿村村民魏建忠的记忆里,沙子凶狠的时候,没过门窗、直逼房梁,“人没地方钻,羊没活命草”。

  进入新世纪,盐池县在多年植绿增绿基础上,相继实施退耕还林、禁牧封育,全域开展生态建设。与黄沙的较量中,盐池县与科研院所合作,结合当地生态实际筛选适宜林木草种。“在多个荒漠化防治的先锋树种里,林饲兼用的柠条胜出。”孙果说。

  柠条为主力、沙柳等树种做辅助,“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植绿行动开始。经两轮退耕还林,盐池县林地保存面积达219万亩,其中柠条205万亩,曾经的沙化土地开始发生“黄少绿多”的渐变。

  驱车前往花马池镇柳杨堡村的道路两侧,高低错落的柠条林犹如大地上涌起的波浪线。“矮一点的是刚平过茬的,相当于给它‘理了个发’,为的是平茬复壮。”魏建忠说,“不平茬很难萌发新茎叶,纤维老化的枝干,滩羊嫌弃得都不愿意啃。”

  盐池县率先在宁夏启动柠条平茬复壮计划,根据当年降水和柠条生长情况,在植被休眠期对5年生以上柠条进行平茬,平均3年为一个平茬抚育周期,平茬后封育管理。为利于防风固沙,盐池县采取“平一留一”“平二留二”的方式,确保平茬复壮和防风固沙两不误。

  盐池县按照平茬企业50%、林权所有者50%的资金兑现标准,统一实施平茬行动。“柠条平茬后,成枝力和生长势大大增强,整株树体更加茂密。”参与平茬的盐池县春浩林草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树春告诉记者。

  烦恼却紧随而来——大量废弃枝条堆在地里,咋处理?有人提出加工粉碎给滩羊“加餐”。但柠条能不能满足滩羊的营养需求?宁夏农科院的化验结果让养殖户放宽了心:柠条的粗蛋白含量可以达14%,远高出玉米和普通牧草。魏建忠养了340只羊,一年光柠条颗粒饲料就消耗5吨多。“柠条和秸秆、苜蓿搭配起来,滩羊吃得好着哩!营养价值有了,还降低了饲料成本。”魏建忠说,盐池县依托柠条资源存量优势,通过政策激励与市场培育,已培植林草加工、饲草配送示范加工企业16家,年加工柠条3750吨。

  同时,在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支持下,盐池县创新研发滩羊育肥柠条全混颗粒饲料、草粉、包膜青储饲料等产品,开发出全株柠条粗饲料、配合类饲料3类8大系统产品,年转饲能力达10万吨,初步形成了柠条种植、平茬、运输、粗加工与精细加工、混合饲料定制配送的完整产业链。“退耕还林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促进了滩羊养殖从粗放型草原放牧到科学化舍饲圈养的转变,柠条变成‘金条’,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盐池县林业和草原局林草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赵静说。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05日 02版)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