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王天扬
在地中海东岸的夜色中,“全球坚韧船队”驶向加沙的航程戛然而止——10月1日晚间至10月2日凌晨,以色列海军以“安全威胁”为由分批登船拦截,控制了船队全部42条船只,共逮捕了约450名活动人士,其中包括多名意大利公民与现任议员。这一消息在意大利国内引起强烈反应,继9月22日后,意大利于10月3日再次爆发全国性罢工示威,抗议声浪席卷全国。从最初的人道行动,到如今的外交危机与国内政治震荡,这场原本旨在向加沙输送救援物资的行动,最终演变为意大利社会对政府立场、国家尊严与中东政策的集体拷问。
意大利公民遭扣押
被以色列军方拦截的“全球坚韧船队”由来自40多个国家的志愿者、议员和社会活动人士组成,旨在突破以色列对加沙地区的海上封锁,将约200吨食品和药品送往被围困的人口密集区。以方指责船队的此次行动是“政治挑衅”,意图“闯入一个活跃的战区,突破合法的海上封锁”。
据意大利外交部消息,在遭到以色列扣押的活动人士中有超过40名意大利公民,其中包括4名现任议员以及3名随行记者。经意外交部交涉后,4名议员选择签署自愿离境文件,于10月3日获释并乘包机返回罗马。截至10月6日,所有遭到扣押的意大利公民在被以方驱逐出境后,已分别经土耳其和希腊顺利回国。
实际上,意大利政府自始至终对船队行动持反对立场。早在船队集结于地中海时,意政府就多次公开劝阻本国人士切勿参与其中。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公开恳请船队成员将物资经由其他安全途径送达加沙,但船队组织方以坚持抗议封锁为由拒绝了这一提议。总理梅洛尼也多次明确反对船队行动,称企图突破海上封锁是“极其危险的选择”,不仅无助于救济加沙平民,反而可能破坏当前国际社会为加沙问题所作的外交努力。在实际行动上,意政府一方面坚持外交斡旋确保船队中本国公民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始终强调不支持任何可能影响加沙地区局势的单方面行动。意大利的关注重点是保障公民受到非暴力对待,并促成船上人道物资通过协调尽快转交给加沙平民。
国内抗议风暴再起
援助船队被拦截、意籍人士遭扣押的消息传回意大利后,立刻点燃了积聚已久的不满情绪,民众自发走出家门,表达对以色列行动的不满。10月1日从意大利各主要城市陆续开始的声援巴勒斯坦示威,迅速演变为席卷全国的大规模抗议和罢工浪潮。10月3日,意大利多个全国性工会联合发动了24小时总罢工,号召民众停工上街,声援遭扣押的意籍人士,抗议以色列拦截援助船队以及政府在巴以问题上的不作为。据工会组织方统计,全国共有超过200万人参加了当天的示威游行。在首都罗马,来自全国各地的抗议者会聚成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警方估计人数达25万。在米兰、那不勒斯、佛罗伦萨、都灵等大城市,同样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表达对巴勒斯坦的声援和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不满。
尽管绝大多数示威者保持了理性克制,但仍有部分抗议活动在局部演变成了激烈的警民冲突。在罗马举行的一场游行中,约200名激进示威者与防暴警察发生冲突。警方报告称,这些人投掷爆竹并纵火焚烧车辆和垃圾箱,两辆私家车当场被点燃,多处街道陷入混乱。防暴警察随后动用高压水炮和催泪瓦斯驱散闹事者,现场逮捕了12人,另有262人身份被记录备案。相关暴力行为引发执政当局强烈谴责,梅洛尼强调政府决不容忍打着和平旗号实施暴力破坏的行径,并下令内政部门严肃处理示威中的违法行为。此外,梅洛尼还对工会发起全国大罢工提出尖锐批评,认为持续的罢工和抗议对巴勒斯坦人民毫无益处,只会给意大利民众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相较于政府对国内抗议运动的负面评价,意大利主要反对党派则普遍对罢工示威活动表达支持。意大利民主党领导人施莱恩表示,这是一次为了加沙人民的人道行动,也是为了“解放巴勒斯坦、制止内塔尼亚胡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暴行,并最终推动意大利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全国总动员。她强调各界必须坚持要求以色列立即全面开放加沙的人道主义走廊,这也是“全球坚韧船队”的诉求之一。五星运动领导人、意大利前总理孔特则称“船队的善举戳破了当局的面具,拯救了我们国家的道义尊严”,而政府对船队的冷漠和阻挠让意大利“蒙受历史性羞耻”。各反对党一致呼吁梅洛尼政府“捍卫参与人道使命的意大利人的权利和荣誉”,要求政府对以色列采取更强硬的立场。他们强调,此次民众走上街头既是在声援巴勒斯坦人民,也是对政府中东政策投下不信任票。
民众期待人道主义外交路线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全球坚韧船队”事件之所以犹如火星掉进干柴,引爆意大利举国上下的激烈反应,背后有着多重原因。
首先是意大利政府在巴勒斯坦问题上长期持保守外交立场。作为欧盟创始国之一,意大利历届政府始终没有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的主权地位,很多意大利民众对政府外交政策深感不满,认为这是“对历史正义的拖延和背弃”。近日发生的大规模示威的口号之一正是“承认巴勒斯坦”,矛头直指梅洛尼政府的保守政策。
其次是以色列此次拦截船队过程中对意大利公民的直接威胁和冒犯,激起了意大利民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数十名意大利公民被外国军队武装带走、关押审问,这在很多意大利人看来是无法容忍的主权受辱事件。尽管以色列坚称行动合法,但在意大利舆论场上,不少人认定这是对本国公民的绑架。可以说,以军强势对待意大利和平人士的画面触痛了意大利社会关于国家尊严和公民安全的敏感神经,民众要求政府强硬捍卫本国公民权益的呼声日益高涨。
最后是过去两年间意大利民众对政府在加沙局势上的模糊态度和不作为积怨已深,借此次事件宣泄不满。新一轮巴以冲突以来,梅洛尼政府一方面强调以色列的自卫权,支持以方展开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又在国际压力下批评以军对加沙平民的过度打击。然而,这种立场并未对以色列产生任何制衡——梅洛尼政府既未参与对以色列的任何武器禁运或制裁,也没有主动提出具有影响力的停火倡议。总体来看,意大利政府的基调仍是偏向以方的强硬路线,甚至多次在欧盟内部阻挠严厉谴责以色列的决议。这些举动让很大一部分意大利公众深感失望,认为执政者在巴以问题上“口惠而实不至”,对加沙的人道灾难缺乏同理心。此前,加沙平民死亡人数一再攀升,已经在意大利街头引发一些小规模抗议,但是这些反对声音一直未获重视。“全球坚韧船队”事件发生后,迅速成为点燃民间不满情绪的导火索。
面对汹涌民意,梅洛尼政府将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实现加沙和平的“20点计划”视为结束加沙战事、缓和国内矛盾的可行方案,对特朗普的斡旋表示欢迎和支持。梅洛尼称美国的新方案是“黑暗中的一道光”,强调“和平只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来构建”。经过多轮谈判后,以色列与哈马斯在10月8日达成第一阶段加沙停火协议,标志着持续两年的冲突进入政治解决阶段。意副总理兼外长塔亚尼随后在电视节目上表示,意大利愿积极参与加沙战后重建工作,并继续推动实现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权利的外交进程,同时提到梅洛尼已受邀于10月13日前往埃及,出席加沙停火协议的正式签字仪式。
随着和平协议达成,梅洛尼政府暂时在外交层面避免了进一步的政治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国内舆论。然而,意大利国内要求政府重新评估中东政策的呼声仍然高涨,无论加沙停火协议能否真正得到落实,巴以问题都将在意大利社会讨论中长期占据重要位置,一个更清晰、平衡且符合人类理想的人道主义外交路线,已成为意大利社会的共同期待。
(光明日报罗马10月10日电 光明日报驻罗马记者 王天扬)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1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