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作者:杨盈龙(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北京宣言》与《行动纲领》,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锚定了方向,成为推动性别平等的里程碑。30年来,《北京宣言》与《行动纲领》所提出的主张持续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注入动力。如今,在习近平主席亲自倡导下,全球妇女峰会将于10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这既是对全球妇女事业发展共识的延续,也是中国为推动全球妇女事业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的新起点。进入新时代,中国女性进一步打破地域与领域限制,以不同角色在国际舞台“破圈”呈现自我,凭借实际行动成为推动国际合作、引领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倡导者与践行者。
科技与创新:中国女性的“硬核”贡献
在全球科研领域,性别比例失衡问题长期存在,而中国始终致力于为女性科技工作者搭建平等发展的平台,推动女性深度参与科研创新。目前,中国女性科技工作者突破4000万人,占比达45.8%。特别是在航天、深海探测、生物医药等“国之重器”领域,女性科研人员已成为推动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
在数字安全领域,近年来中国女性在密码学、网络安全等细分领域的成果层出不穷,多位女性科学家斩获国际顶级奖项。由中国女性科学家主导研发的“AI云诊断平台”已在全球10个国家落地使用,帮助当地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断效率。中国女性工程师推动新一代哈希函数标准的制定,被广泛应用于银行卡、计算机密码等领域。
不仅如此,中国女性科技人才还推动技术红利惠及更多国家。在农业技术推广、疾病防治等民生领域,她们主导或参与的国际科研合作数量连年攀升。中国女性科学家带领的团队培育出多个氮高效水稻新品种,这项技术在多个东南亚国家落地转化,累计推广面积超50万亩。由中国女性医疗研究员参与制定的“IgG4相关性疾病”的首个国际诊疗指南,为该罕见病的诊治提供了中国方案,生动诠释了“科技向善”的全球价值。
文化传播与文明互鉴:让民族之美成为世界之美
文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中国女性文化从业者以“各美其美”的自信与“美美与共”的胸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与融合。尤其是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海步伐加快,戏曲表演、传统工艺等领域的女性从业者凭借其精湛技艺与文化热忱,已成为国际文化舞台上亮眼的“中国名片”。
在传统戏曲传播方面,中国女性艺术家创新演绎形式,让古老艺术焕发当代活力。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作为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越剧《红楼梦》走进巴黎香榭丽舍剧院,《葬花吟》等经典折子戏亮相国际舞台;同年,在第77届爱丁堡边缘艺术节上,昆曲《白蛇传》一举拿下“最佳剧作奖”,让中国昆曲作品70年来首次在国际顶级戏剧节上斩获大奖。中国女性戏曲演员凭借“一人千面”的演技,让传统戏曲跳出“经典复刻”,实现了与国际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非遗传承与创新领域,中国女性手工艺人以匠心连接传统与现代。如今在全球文化交流的舞台上,中国女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身影活跃,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推动者。今年5月,由布依族服饰女性非遗传承人推出的“布依垚”民族文创产品和民族服饰走进中国驻巴塞罗那总领事馆,精美的刺绣配上时尚的现代设计,让国际友人感叹东方美学的博大精深。此外,在法国巴黎卢浮宫、意大利林琴国家科学院等国际平台上,由中国女性手工艺人展示的剪纸、刺绣、陶瓷等传统工艺作品一经亮相,便“圈粉”无数国际友人。
国际公益与人道主义援助:以“她温暖”传递希望
面对贫困、难民危机等全球性挑战,中国女性积极投身国际公益与人道主义援助事业,以细腻的关怀与持久的坚守,为困境中的群体带去希望。目前,中国外派汉语教师中妇女占80%,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中妇女占90%。她们不仅教授语言,还结合中国文化与发展经验,以实际行动助力当地发展。
在人道主义援助中,中国女性志愿者高度关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目前中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100个“妇幼健康工程”,派遣医疗专家小组开展巡医活动;为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20多万名女性人才。其中,聚焦女童教育与权益保护的“春蕾计划”,不仅改变了数百万女童的命运,也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该项目2023年斩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和妇女教育奖,2024年入选“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如今“春蕾计划”的成熟模式已通过中国女性志愿者走向国际,为全球范围内的困境女童救助提供了中国经验。
在全球减贫领域中,中国女性以实际行动成为全球减贫网络的关键纽带。依托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中国在20余个国家实施超4000万美元的妇女领域项目。在马达加斯加和肯尼亚,“非洲母亲新农场”项目切实改善了非洲妇女及其家庭的生计。在这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中国女性不仅是传递友善的“桥梁”,也是民生改善的“践行者”,她们将中国减贫经验与当地需求深度融合,帮助当地妇女脱贫脱困。
全球治理与性别平等:中国女性的话语权与行动力
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进程中,中国女性积极发声,推动性别平等、妇女赋权等议题纳入国际议程,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多年来,中国女性代表提出的提案与建议,多次被纳入全球性别平等行动框架,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在推动全球性别平等理念落地方面,中国女性展现出积极的行动力。近年来,中国女性组织积极开展“驻华女外交官看中国”系列活动,通过分享中国妇女参与经济发展与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促进各国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的经验交流。此外,在女性就业与劳动方面,中国女性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始终稳定在43%左右,持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女性劳动参与率为63.7%,远超47.3%的国际平均水平。这些数据是中国在妇女发展方面持续提供制度保障与资源投入的直观体现。
十年前,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的全球妇女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积极保障妇女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国际环境四点重要主张。十年来,中国女性以多元角色、专业能力与人文关怀,在世界舞台上持续发挥积极作用。未来,中国女性将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脚踏实地的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她智慧”、扛起更多“她担当”,让女性力量成为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支撑。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2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