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光明日报记者 王晓樱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阳
日头正好,阳光洒在云美路两旁的苗圃里,新栽的三角梅抽出紫红新枝,与成片的鸡蛋花相映成趣。“瞧这朱顶红,开得多好!”“这颗罗汉松,能卖好几万元,贵一点的能卖到十几万元。”在云龙镇花卉产业园,云龙镇党委副书记何运吉边走边向记者介绍。
海南省海口市云龙镇是红色革命老区。近年来,云龙镇以党建为引领,因地制宜,聚焦花卉苗木特色产业这个“抓手”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云龙镇现有花企苗圃815家,花农4500余人,种植面积近3万亩,年产值达6.9亿元。
“我们最欣慰的是,咱云龙镇的老百姓不用离开家乡去外面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何运吉说,如今云龙镇90%以上青壮年劳动力都能在本地实现就业,不仅能挣钱养家,也能照顾老人孩子。花卉产业把云龙镇稳稳托了起来。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资源整合和服务水平,持续推动花卉苗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云龙镇2023年整合了辖区多家企事业单位资源,成立了云龙镇花卉苗木产业链党建联盟,把16个相关领域的党支部、企业纳入其中。
2024年5月,云龙镇又成立了花卉苗木产业链党委,下设种植、销售、宣传、人才、服务五个支部,以“组织链”牵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等互联互通,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产业链党委和党建联盟的成立,解决了全产业链培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设立花卉产业综合服务驿站,为花农花企提供产业用地、土地租赁、技术指导、销售渠道共享等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底气。”何运吉说。
有纠纷,镇里的党员就带着法律顾问上门调解,半小时就划清地界;缺资金,服务支部对接银行推出“花卉贷”,人均授信最高10万元;花卉有病虫害,田间“土专家”随叫随到。
不仅想方设法发展产业,在抗风救灾的紧要关头,云龙镇党委更是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冲在一线显担当。去年超强台风“摩羯”过境海口,狂风裹挟着暴雨扑来。面对灾情,云龙镇党委动员39个党组织,超过400名党员,在灾前就转移安置群众1918人。台风夜,树木倒伏,应急车辆在道路上无法通行,云龙镇党员干部顶着暴风雨步行至搜救点,成功营救2名被困务工人员。台风后,云龙镇党委迅速吹响“复工复产、同心守护家园”集结号,广大党员干部拿着油锯、扫把走上街头,清理倒伏的树木,打通道路,扶正苗木,以实干担当带领群众一步步重拾生活的“原貌”。云龙镇党委在抗击超强台风“摩羯”中表现突出,被海南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今年8月,为降低花农花企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云龙镇花卉苗木产业链党委主动作为,携手保险公司多次深入花卉苗圃基地调研摸底,推出了海南首个花卉风灾气象指数保险。“政府补贴80%保费,花农、花企只掏20%。只要台风达8级以上就可以申请理赔。”何运吉说,“像前不久的‘麦德姆’11级台风,有的一亩就能赔600块。”
如今,在云龙镇,花不只长在苗圃里,也开在村口巷尾。镇党委将和美乡村建设与花卉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出“村口有小品,村路有矮篱,榕下有桌椅,庭院有树木”的乡村美化标准,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在悄然成型。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7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