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邱玥从中国海油了解到,国家海上油气应急救援海南基地暨中国海油井控应急救援海南基地在海南省澄迈县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国首个国家级深水油气应急救援基地正式投入使用,我国南部海域海上油气应急救援响应时间大幅缩短,海上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此次投入运行的海南基地由应急管理部、海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海油三方联合建设,选址海南中海石油码头有限公司园区,总占地面积超过11000平方米,配套应急车间和实训演练场,装备我国首套自主研制的3000米级水下应急封井装置和水下溢油回收系统,具备快速封井、高效回收溢油能力,并可与园区内已经建成的船用码头、智能仓储中心、深海深层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共享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资源。
近年来,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心逐步从陆地转向海洋,而能够有效应对海上油气井井喷失控等灾难性事故的应急资源存量较少,其中具备深水应急救援能力的设施更为稀缺,且在全球范围内分布不均。国家海上油气应急救援海南队大队长陈浩东介绍,国外资源从最近的井控应急基地出发,综合考虑海运条件和天气因素,一般响应时间约为30天;而现在启用的国内应急力量在48小时内就能抵达我国南部海域相关海区。
据了解,未来,海南基地将依托“深海一号”等深水重大工程和海上救援任务,加强海上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持续完善“一专多能”的海上应急救援体系,深度融入海南自贸港风险防控体系,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提供关键支撑。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8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