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张翼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刁伟
10月,一场接一场的雨,让山东烟台这座海滨城市秋意更浓。
然而,烟台提案生活木业有限公司的成品仓库里却热火朝天。工作人员马永强正拿着手机,打开“掌上单一窗口”App,进入“远程查检”模块,准备接受海关“远程属地查检”。
“我们公司有一批红胡桃木门框准备出口,昨天得知被海关抽中属地查检。下了一夜大雨,公司附近路况又差,要是放在前几年,今天肯定是没法验货了。”马永强一边整理着货物标签,一边感慨,“以前海关关员必须到现场查验,要是遇上恶劣天气或者查验高峰期,我们只能等。所以从申报到装运,往往需要预留3天时间,万一在哪个环节耽误了,就可能赶不上船期,损失就大了。”
随后,马永强点开“视频连线”功能,青岛海关所属烟台海关属地查检岗位关员徐丽萍和同事已经在屏幕另一端等待了。
“请拍摄一下这批货物周边环境,并将镜头对准标签信息以便我们核对。”徐丽萍向企业发出查验指令。
马永强按照指令将这批货物的数量、包装、标签等信息在镜头前一一展示。不到30分钟,这批红胡桃木门框就完成了属地查检作业,随后将通过海运渠道出口到国外市场。
从3天到30分钟,这场“风雨无阻”的查验,得益于“十四五”期间的智慧海关建设。“远程属地查检”是海关总署2024年推出的新型智慧监管模式,通过音视频连线方式对货物实时检验检疫,在确保监管职责履行到位的前提下,满足企业的快速通关需求,实现了海关监管与企业通关的“双赢”。
同一时间,几十公里外的烟台双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的办公室里,经理郭少杰和同事正坐在电脑前,向海关申请对出口越南的一批龙口粉丝出具《植物检疫证书》。
“我们公司每周都有近100批货物申报出口,需要证书约200份。两年以前,我们有3名业务员,专门负责往返海关申报和申领证书,需要耗时1~2天。碰到恶劣天气,为了员工安全,我们就会选择推迟申领,无形中又增加了时间成本。”郭少杰表示。
“现在好了,‘云签发’系统真是解决了大问题。”郭少杰熟练地打开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页面,插入电子口岸IC卡登录系统,进入“拟证出证”模块选择“出境检验检疫证书”,填写申请信息后点击提交。片刻之后,系统提示审核完成,可以自助打印证书。
海关属地查检业务管理系统及检验检疫证单“云签发”模式于2023年上线启用,是智慧海关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海关服务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企业通过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网上即可完成出口申报、证书申领等业务。
“‘云签发’系统上线后,我们从开始申请到打印证书,全部流程短时间内就能办理完成。”郭少杰介绍,两年来“云端领证”为公司节省了交通成本约4万元,也正是在这种模式的助力下,公司近年来年均出口量增长约5%。
“属地查检的每一项改革、每一个新系统的上线,都见证了智慧海关建设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的丰硕成果,也为外贸提质增量打下了坚实基础。”徐丽萍表示,自己正与同事潜心研究海关政策、推动落实改革措施,让好政策更好地在基层海关落地扎根,惠及更多外贸企业。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1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