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明察秋毫把关 行云流水通关——“十四五”期间智慧海关建设步伐加快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明察秋毫把关 行云流水通关——“十四五”期间智慧海关建设步伐加快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21 03: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十四五”铿锵印记】

  光明日报记者 张翼

  智能单兵、智能查验平台等装备不断上新,机器狗、无人机在海关查验现场大展身手;H986集装箱检查系统口岸“站岗”,智能审图快速识别违禁物品;内蒙古甘其毛都口岸建成无人驾驶的跨境运输通道,实现通关全流程自动化监管;厦门航空口岸实现“通关+物流”全程电子化协同办理;青岛水运口岸实现集装箱查验的“云办理”;电子订单、支付单、物流单“三单”智能比对,跨境电商合规商品“秒级”验放;一体化智能通道、先期机检、协运机器人等新型装备的应用,让旅客出入境“无感通关”;全球“智慧海关”在线合作平台上线以来,注册国家(地区)已达142个……

  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表示,“十四五”期间,海关总署坚持制度创新和科技赋能“双轮驱动”,加快智慧海关建设步伐,网络化互联、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分析、自动化作业的海关监管服务新形态正在形成,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走在了世界前列。

明察秋毫把关 行云流水通关——“十四五”期间智慧海关建设步伐加快

海口海关所属马村港海关关员巡查免税品仓库。新华社发

  风险防控,精准,再精准

  在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广州南沙港,一艘艘国际货轮正有序靠泊、离泊,大型龙门吊忙碌地装卸货物,集装箱卡车往来穿梭,每天有超过2.3万个外贸集装箱在这里装卸。

  “系统发出提示报警信息!”在离港口不远的集中审像中心,南沙海关的关员正在开展机检查验作业。机检图像显示,集装箱内部分货物密度、体积与企业申报的“普通镜子”“车膜”等物品特征不符,存在夹藏、伪瞒报货物风险。现场关员随即对“智能审图”判定的集装箱重点嫌疑部位进行人工查验,查获一批未向海关申报、没有任何危险品标志,且未使用危险货物包装的烟花爆竹,共计21吨。

  “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下,‘智能审图’系统3~5秒即可完成对一个集装箱图像的判断,验证单货是否相符,标记夹藏固体废物、管制刀具等违法违规物品的藏匿部位,系统识别准确率达94%以上。”南沙海关南沙机检集中审像科副科长孟陶然介绍。

  日前,在宁波舟山港金塘港区甬舟集装箱码头,经过背散射智能检测设备自动扫描,一批扫描未见异常的空箱顺利完成入境监管;而在另一端的空箱查验场地,机器狗正根据实时下发的任务指令,对扫描结果异常的集装箱逐一核查。这是杭州海关首次将背散射智能检测设备和机器狗组合应用于入境空箱监管,进一步推动了口岸集装箱监管从“传统人力”向“数据智能”转型。

明察秋毫把关 行云流水通关——“十四五”期间智慧海关建设步伐加快

海关关员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监管班列运行。新华社发

  “十四五”以来,智慧海关建设使风险防控更加精准。海关总署开发的大数据智能风险布控模型,从100多个维度,对每一份报关单实时进行风险甄别,对高风险报关单自动布控拦截,查获率比随机布控提高16个百分点。

  通过参数预设的逻辑规则,将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剖析、实时比对,让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出异常信息。一旦发现有货物申报价格明显低于正常范围,或者申报的商品归类与实际不符,系统就能及时发出预警,为海关精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有力支撑,让走私等不法行为在严密监控下无处容身。

  高效通关,快些,再快些

  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一辆辆满载药品、医疗器械等货物的车辆,有序通过卡口,驶向全国各地。这里已成为全球创新药品进入我国市场的核心枢纽。

  在天竺海关进口医疗器械查验现场,关员佩戴着AR智能眼镜开展查验,这在解放关员双手的同时,还实现了作业提示、远程音视频交互等多种功能。“借助AR眼镜,现场关员可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信息等后台支持,提升验核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解决查验耗时长、专业性强的难题;后台专家可通过第一视角对库房状态、货物状态、规范操作等进行远程查看,建立多维度、复合型执法过程记录体系,现场监管效率提升25%。”天竺海关查检一科科长马宁介绍。

  货物进出区快一点、再快一点,是医药企业、特别是冷链运输企业的迫切需求。天竺海关依托电子智能卡口、物联网和图像识别技术,全链条压缩药品通关时间。智能装备与保税、集中检验等便利措施形成合力,吸引强生、史赛克等知名医疗器械企业入区开展业务。

明察秋毫把关 行云流水通关——“十四五”期间智慧海关建设步伐加快

山东港口青岛港外贸集装箱码头。新华社发

  “十四五”以来,智慧海关建设使“云”办理、“秒级”验放等成为可能,高效通关越来越快。

  “水果、肉类等生鲜货物通关时效要求较高,海关应用‘智慧审证’新模式后,生鲜货物在广州南沙口岸的通关更高效了。”一家进出口公司的关务总监表示,海关在原本生鲜、冷鲜货物优先通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智慧监管”,实现通关再提速,货物随到随检,有效保障冷链生鲜产品的“鲜”味。今年以来该公司代理进口的鲜山竹货值同比增长超2倍。

  聚焦企业、群众和基层一线诉求,广州海关从监管和服务场景入手,大力开展探索实践,积极应用“智慧审证”等新模式,实现监管更强、通关更快、基层减负、风险可控。目前,“智慧审证”项目已先后两期在海关主干作业系统应用,覆盖65个国家和地区的水果、冻肉、水产品、乳制品等99类国外官方证书的智能识别和比对功能,并在全国海关推广应用。

  科技赋能,加力,再加力

  金秋时节,作为全国重要的海运阔叶材进口集散地之一,张家港口岸分外忙碌。抓机在堆场间穿梭,将一根根巨大原木码放整齐。海关关员通过“鉴木”移动式木材智能识别系统,一磨、一拍、一识,5到10分钟就可以完成对木材材种的快速鉴别。

明察秋毫把关 行云流水通关——“十四五”期间智慧海关建设步伐加快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以前经验丰富的关员也只能依靠颜色、硬度、气味简单分辨常见的几种木材,大多数吃不准的都得取样送检,实验室加班加点,也至少要2天时间才能出结果。”南京海关所属张家港海关关员陈旭东介绍。为了给AI技术提供更清晰直观的“视力”,“鉴木”系统设备镜头进行了5个版本的迭代升级。目前,“鉴木”系统可识别145种进出境监管常见木材、木质包装针阔叶材,110种杂草种子及32种昆虫,已在海关总署全国22个直属单位45个口岸和实验室测试及推广应用。依托“鉴木”系统的智慧平台、系统内外专家支持的强大后台,海关口岸一线执法的高效前台更加稳固成熟。

  “鉴木”系统这一成功实践,是“十四五”期间海关智慧化变革的一个缩影。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应用,装备设备更加智能,海关广泛应用检查机器人、非侵入式检查设备。以进口铁矿石为例,海关在卸货通道上加装近红外光谱仪、高速图像识别系统、自动采样机器人,可以边卸货边检查是否属于固体废物、是否有夹杂其他物品,通关时间平均压缩15个小时以上。

  日前,一辆义乌德翔物流有限公司的集卡车从义乌港装完货后,缓缓驶入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出卡口自动施封专用通道,仅用18秒就完成了施封。这标志着自动施封系统在浙江义乌正式落地。“自动施封系统上线后,单箱施封时间可缩短至20秒左右,效率提升约80%,有力促进小商品出口。”义乌海关监管一科负责人何文帅说。

  “十四五”以来,海关监管各环节深度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赋能更加深入。通关服务也更加高效,聚焦企业所需、群众所盼,以科技赋能提高服务水平。

  如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成为我国与世界贸易联通的“数字门户”,“一网通办”事项达到了25大类964项,基本覆盖了跨境贸易全链条全环节,线上、掌上通关办事已经成为常态。

  “在智慧海关建设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为智慧海关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孙梅君表示,中国海关监管服务的体量大、链条长、领域广、类型多,也为智能科技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应用场景。“十五五”期间,海关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智慧海关总装集成、业务模式系统重构,全面推进海关工作现代化。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1日 05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