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海峡聚焦】
嘉宾
李义虎 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
邓孔昭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许志宏 浙江大学台湾省籍研究员
主持人
光明日报记者 龚亮
八十载光阴流转,历史记忆未曾褪色。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胜利。台湾光复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隆重纪念这一重要历史时刻?两岸同胞可以从历史中获取哪些启示与力量?为此,我们邀请到三位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也为凝聚共识、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在台北举行。资料图片
1 彰显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历史和法理事实
记者:为纪念台湾光复这一伟大胜利,今年以来,两岸各界举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台湾光复意味着什么?纪念台湾光复有哪些历史和现实意义?
李义虎:台湾光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也以《日本投降书》为历史见证,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归还中国。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事实逻辑和法理逻辑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已成为战后亚太地区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历史事实,值得两岸同胞共同认知和承续。
在“雁字回时——两岸家书特展”上,台湾省籍抗日志士林正亨之子林义旻在讲述林正亨家书背后的故事。光明日报记者 龚亮摄/光明图片
邓孔昭:台湾及澎湖列岛被强行割让给日本,是过去中华民族积贫积弱、被列强欺凌宰割的一个重要标志。台湾光复,台湾人民重新成为中国公民,这是无数抗日志士用鲜血换来的成果。纪念是为铭记历史、更好前行。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不能忘记这场光荣的胜利。台湾光复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要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唯有不怕牺牲、奋发图强,舍此别无他途。
许志宏:近年来,受内外复杂因素影响,台湾地区的历史教育被刻意淡化或曲解,不少台湾年青一代对历史的认知十分苍白。纪念台湾光复,为两岸同胞提供了共同的历史记忆锚点。这一锚点所承载的情感共鸣,是拉近两岸同胞心理距离、增进民族认同的重要桥梁。通过各种纪念活动,能够唤醒同胞历史记忆,尤其是填补台湾年青一代的历史认知空白,并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若国家弱乱,则覆巢之下无完卵。
2 展现台湾同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
记者:今年以来,诸多台湾抗日志士抵御外侮、保台卫国的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两岸共同抗战的故事感人至深。怎么看台湾同胞几十年不屈的抗日史?
邓孔昭: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岛内,台湾同胞抱着“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的英雄气概,对日军作殊死抵抗。在日本侵占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同胞的抗争就没有停止过。除了武装反抗之外,台湾各阶层的民众在不同的战线都和日本殖民者进行了持久的斗争。许多台湾同胞抱着“欲救台湾,先救祖国”之信念,奔赴祖国大陆参加抗战。台湾同胞积极投身抗战的历史说明,台湾同胞是不愿意成为“二等公民”的,在长期的斗争中,充分展现了其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
李义虎:日本占据台湾后,台湾同胞进行了英勇的武装斗争,先后有数十万人捐躯,同时还通过各种形式与日本殖民者抗争,包括反抗其经济压迫、种族同化和文化侵略等。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台湾同胞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何为家国大义。
许志宏:台湾在抗战史中的苦难和血泪,由于各种复杂因素,可能不为大众所熟知。战场是惨烈的,被殖民统治的台湾更等而下之。除了以血肉之躯抵抗工业枪炮的武装抗争之外,更多的台湾同胞则是以中华传统进行文化抗争。虽然日本殖民当局推行“皇民化运动”,强制台湾同胞改日姓、说日语、弃汉俗,但祖宗传统不可弃,绝大多数民众心中仍坚守华夏之魂。家家户户通过各种方式保护藏匿祖宗牌位,光复之后又纷纷将牌位重新供奉于正厅。总的来说,台湾同胞的抗日史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生动注脚。
10月19日,观众在北京台湾会馆参观海峡两岸书画名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台湾光复80周年主题创作展。光明日报记者 龚亮摄/光明图片
3 抗战胜利、台湾光复的历史不容歪曲
记者:近来,台湾当局领导人赖清德多次以“终战”一词代替“抗战胜利”,还有民进党高官妄言台湾没有“光复节”。对于这种歪曲历史、背叛民族、亵渎先烈的言行,如何评价?
李义虎:在两岸同胞纪念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80周年的庄严时刻,赖清德竟然学着战败国日本的腔调,使用“终战”代替“投降”“战败”等用语,歪曲历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还有人妄言台湾没有“光复节”,既否定抗战胜利的结果,又否定台湾光复的历史,暴露了其灵魂深处的媚日心态与“台独”分裂野心。这些荒腔走板的言行在岛内遭到舆论的猛烈批判,也受到两岸民众的怒批。岛内多位名嘴狠批其“扭曲历史,是数典忘祖、自取其辱”。天日昭昭,胆敢置台湾光复节已经存在80年的历史于不顾,睁眼说瞎话,肆意篡改历史,亵渎英烈先贤,丧失民族气节,只会在历史上留下“民族败类”的恶名。
邓孔昭:80年前,日本天皇以“梦呓”般的“终战”一词来表述那场战争的结束,企图掩盖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最后惨败和不得已无条件投降的可耻结局。80年后的今天,赖清德竟然对“终战”一词朗朗上口,不承认抗战的胜利,否认台湾的光复,无非就是希望在日本等外部势力的帮助下,实现他“台独”分裂的“黄粱美梦”。赖清德的痴心妄想,注定和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企图一样不能得逞。至于说台湾没有“光复节”,这种睁眼说瞎话的人真是世所罕见。台北中山堂里的“光复厅”、中山堂广场上的“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碑”,还有在台湾家喻户晓的“光复节歌”……任何一个感知正常的台湾人,都无法否认“光复节”的存在。
许志宏:这些言论的出现,也再次说明了纪念台湾光复这个历史事件的重要性。虽然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但要防止重要历史事件的虚无化,要通过教育及定期的纪念活动,让全民都有深刻的认知。
4 两岸同胞应坚守民族大义,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记者:以史为鉴,我们可以从历史中获取哪些启示与力量?两岸同胞应该如何携手共促民族复兴?
李义虎:两岸有识之士必须肩负起澄清历史的重要使命,要高度重视对两岸抗战遗址遗迹、历史图片、口述历史的收集和整理,通过这些物证资料,更清晰地还原历史真相,教育人们正确认识历史、增强民族感情。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儿女要共同继承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的历史遗产,坚决反对“台独”分裂,严正批驳赖清德之流的“媚日”言论和荒谬的历史观,大力推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
邓孔昭:台湾民进党当局在岛内持续推行“去中国化”教育,导致一些岛内青年认知混乱,不知道台湾真实的历史。历史不容忘却,两岸同胞要捍卫历史、不忘根脉,坚守民族大义,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让两岸同胞心更近、情更浓,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矢志奋斗。这是对历史最好的铭记,也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许志宏:从1945年台湾光复,再到大陆改革开放后两岸交流合作的蓬勃发展,80年来,两岸同胞经历了中华民族最波澜壮阔的快速发展阶段,走上了民族复兴大道。希望两岸更多人,尤其是年青一代,从历史中汲取奋斗、团结、发展的力量,携手走好两岸关系发展的康庄大道。今年9月,我受邀出席了阅兵盛典。台湾因《马关条约》被割让的屈辱、被殖民统治的苦难血泪,与以排山倒海之势通过天安门、科技含量拉满的钢铁洪流,跨越时空形成强烈对比——这是中华民族凤凰涅槃后所迸发的磅礴力量,令人动容。那一刻,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保家卫国能力的庄严展示,更是不可阻挡的民族复兴历史大势。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1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