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福建福州:以数字化建设深化技能人才培育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福建福州:以数字化建设深化技能人才培育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12 05: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高建进 冯家照 任欢

  11月11日,第二届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大赛聚焦“提升数字技能,更好发挥主力军作用”主题,紧扣当前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的现实需求,设置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数据安全管理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3个决赛工种,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无人机驾驶员2个观摩工种。通过理论考核、实操竞技、场景应用等多维度比拼,全面检验选手数字技能综合素养。

  这场国家级赛事不仅搭建了数字技术应用的竞技舞台,更全景式展现了福州工会组织以数字化建设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创新实践。

  系统化培育体系成就大国工匠

  今年9月,在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福州市陈照春、马红星、王小颖三位工匠荣膺“大国工匠人才”称号,实现福州大国工匠人才“零的突破”。其中,90后姑娘王小颖就是首届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全国冠军。如今的她,已经成长为中建海峡BIM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斩获28项国家级奖项。她还将实战经验转化为培训教材,助力人才培养。焊接机器人专家陈照春从实验室“逆行”至车间,最终“教会”机器人掌握高难度焊接技术,完成56项技术革新,填补国内电梯可靠性智能化测试空白。

  这些大国工匠的诞生得益于系统化培育沃土。福州构建“一核多元、四级联动”工匠学院体系,已建成国家级工匠学院1家、省级4家、市级14家,覆盖16条重点产业链。

  福州市总工会创新开展“工匠培育”计划,为50名培育对象配备“双导师”,实现从技能提升到成果转化的全周期培育。中国移动高级工程师林加宁感慨道:“培训让我明白,数字工匠不仅要技术过硬,更要秉持‘谋事不忘初心,做事脚踏实地,成事造福社会’的理念,我对提升技能水平的目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截至目前,福州累计培养大国工匠3人、全国数字工匠3人、省级数字工匠150人,数字工匠占福州工匠总数近半,新近表彰的70位市劳模中也有11人深耕数字技术领域。

  赛训结合激发人才成长集群效应

  “我的跨境电商店铺已经月入8000元了,还在稳步增长!”80后李润石在工会“创业服务超市”导师指导下,成功从传统贸易转型数字创业。他的经历正是福州开展普惠性数字赋能培训的缩影。

  据统计,今年福州市已开展“AI+技能提升”专项培训125场,覆盖职工6747人次;产业工人技能提升计划培训超14万人次;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培训10万人次。

  数字工匠学堂作为主阵地,开发线上课程230节,培训超12万人次。质检员林明生通过免费培训成功转型人工智能训练师。他说:“以前靠人工检查的产品,现在用AI模型几秒就能完成,准确率更高。是工会帮我实现了职业生涯的飞跃。”

  从个体创业的“星星之火”到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燎原之势”,福州通过普惠性数字赋能培训,正形成人才与产业相互成就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福州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干,推进产业提升,累计举办数字经济劳动竞赛47场,9.4万人次参与,连续五年举办的海峡两岸(福州)职工三创大赛吸引了全国5844个创新项目。

  福建中信网安公司的核心专利通过工会平台斩获第二届“中知路”长三角高价值专利运营大赛金奖,3年来,该专利为公司带来营收超2.54亿元。公司负责人表示:“感谢工会平台帮我们对接银行、投资机构等资源,助力企业进一步腾飞。”

  据了解,首届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带火的焊接机器人、BIM技术、无人机三大工种,已在福州实现规模化应用。“榕创汇”无人机小镇已吸引20多家优质企业入驻,力争2026年底相关企业突破400家。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2日 10版)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