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乡村振兴,精神为魂。东昌府区广平镇锚定精神文明建设“铸魂育人、凝心聚力”核心目标,将“红邻治理”作为实践载体,以“三约”(文明公约、乡风通约、村规明约)构建内容体系,通过“文化浸润+机制保障”双轮驱动,把精神文明建设从“抽象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为乡村治理注入持久精神力量。
立约塑魂,构建精神文明“内容坐标系”
为破解精神文明建设“口号化”“形式化”难题,广平镇从三维度搭建“三约”框架,让文明理念可感可行。乡风通约以“三守三创”为核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为“守善、守礼、守信,创安、创和、创美”的道德准则,既倡导传统美德,又衔接乡村发展需求。文明公约则从乡风、村风等五维度,以“口语化、短句化”形成“文明口诀”,让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村规民约聚焦突出问题,明确“零彩礼、简办婚丧”“门前三包”等刚性要求,同时通过村民代表会议修订完善,让条款贴合实际、获得广泛认同。
红邻赋能,搭建文明实践“转化桥梁”
广平镇以“红邻治理”机制推动文明落地,打通“最后一公里”。全镇划分600余个红邻小组,选拔“有威望、有热情”的“红邻管事”,既用乡音土话宣讲文明理念,又现场劝导不文明行为、调解邻里矛盾。通过“红邻议事会”“胡同口协商会”等形式,让村民成为文明建设主角——自主制定“美丽庭院”评分细则、自发成立文化活动队伍、约定抵制封建迷信,实现“群众说了算、大家一起干”。创新“红邻积分”机制,将文明行为量化为积分,可在“文明超市”兑换实用物资,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激发参与热情。
文明蝶变,彰显治理增效“双向奔赴”
精神文明建设让广平镇实现“文明提质”与“治理增效”双赢。村民素养显著提升,“零彩礼”“低彩礼”婚礼占比超80%,2000余人次参与志愿活动,科学文明成为新风尚。乡风面貌全面焕新,人居环境长效整洁,村庄绿化率达35%,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成为“打卡地”,年均开展文化活动超120场,文明典型持续涌现。治理效能大幅提质,“遇事找红邻”成为常态,矛盾就地化解率提升,民生诉求办理平均时间缩短至1.5天,村民满意度达98%,形成共建共享新格局。
广平镇的实践证明,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治理的“核心题”。通过“三约”明方向、“红邻”促实践,既能涵养文明乡风,更能凝聚治理合力,实现“文明花开满乡村,治理效能节节高”的良性循环。(王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