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晋浩天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靖雨
日前,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内,进行着一场关乎技艺与梦想的竞技,吸引了全球技能界精英的目光。
经过争夺赛、排位赛层层选拔,最终6支队伍脱颖而出,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总决赛舞台上展开角逐。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参赛代表队最终凭借高超技艺获得冠军。
这场大赛,将为我国乃至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带来哪些启示?在比赛现场,记者寻找答案。
一线淬炼,在大赛中触摸行业最前沿
“大赛题目紧扣一线实际问题,选手们面对的是真实问题、真实场景、真实技术。”冠军总决赛点评专家如是说。
总决赛舞台上,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参赛代表队展示了“家门口的守护:糖尿病并发症的社区精准防治”项目。已扎根基层卫生院的毕业生汤学政发现,老年糖尿病防治是健康中国建设“最后一公里”的“硬骨头”。“基层需要什么,我们就钻研什么;临床痛点在哪儿,创新就指向哪儿。”带着这样的信念,团队将智慧医疗系统与智能设备创新整合,为破解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救治难题提供了全新方案。
“我们的目标,不只是赢得比赛。”枣庄职业学院化工技术代表队队员孙延鑫说,“我们更希望自己的技术有一天能真正应用于产业,为化工行业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他们的参赛项目,直面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难题。项目以低浓度酒精废液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创新工艺,最终制备出纯度在99.5%以上的合格乙酸乙酯产品。
记者了解到,2025年大赛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综合考虑国家产业发展方向、重点行业、民生福祉密切相关产业和生产实践需要,充分对接行业、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重新设置了42个赛道,强化了赛道的产业特色。
有专家表示,本届大赛不仅是一场世界级技能的对决,更成为检验职业教育综合育人成效的重要标尺,生动诠释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深刻内涵。
多维成长,在大赛中孕育青春匠心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参赛团队队长吴洪贵回顾参赛历程:“我们从课堂走向车间,从理论迈向实践,每一次调试、每一次攻关,都是青春与工业智慧的碰撞!”指导老师张永超在赛后感慨:“项目最大的成果不是奖项,而是学生们在解决问题中建立的职业信仰与团队凝聚力。”
“记得第一次调试机器视觉系统时,识别精度始终不达标。我们连续一周反复调整算法参数,最终将联轴器漏检率降至0.1%以下。”队员郑金林说,正是这种“死磕到底”的韧劲,让团队掌握了机器视觉精准定位、多机器人协同控制等核心技术,更在跨专业协作中凝练出“技术互补、责任共担”的团队精神。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带来的“秦风新韵——秦腔少年的戏曲研学之旅”,在职业组表演艺术赛道脱颖而出,杀入冠军总决赛。“戏曲领域有个词叫‘一棵菜’,台前幕后要像一棵菜一样紧抱成团,才能成戏。在备赛的无数个日夜,我们对此有了更深理解——我们不仅是技能的学习者,更是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播者。”队员耿婷说。
现场点评专家、德国职业教育专家Klaus-Juergen Brix说:“他们的项目,让我看到了中国职业教育在文化传承领域的创新典范。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帮助五国青少年实践学习,让秦腔艺术走向国际。他们不仅是技艺传承者,更是有文化自信的国际文化使者。”
大赛不仅是学生竞技的舞台,更成为推动职业教育育人理念与模式深刻变革的催化剂。“大赛撬动了产教融合、教学场景、评价维度的系统性升级,进一步推动产教共同体生态构建,为实践赋能,为全球职教发展注入中国方案。”有点评专家说。
走向国际,在大赛中达成全球技能人才对话
今年的大赛首次走出国门,在东南亚、中亚、非洲、欧洲设置4个海外赛区,来自19个国家、153支队伍的437名选手参加11个赛道比赛,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技能热潮”。
中国职业教育第一所海外应用技术大学——柬华应用科技大学参赛队伍带着“模块化智造技能工坊”亮相总决赛,团队成员TY PISEY表示:“我们设计的不仅仅是一套设备,更是一种可持续的赋能模式。未来,我们期望将这一方案推广至东南亚的更多农产品加工领域,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现场点评专家、英国职业教育专家Mark Sisson表示,这个项目让我看到了中柬职业教育合作的巨大成就。团队成员不仅掌握了尖端技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用这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项目证明,中国的职业教育经验与柬埔寨的产业需求相结合,能够产生1+1>2的效果。相信这种模式将成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合作的典范,为更多国家的制造业升级提供宝贵经验。
2023年,天津职业大学与东哈萨克斯坦技术大学共建哈萨克斯坦第一家鲁班工坊。本次大赛,东哈萨克斯坦技术大学“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与关键部件操作技能展示”参赛团队通过线上课堂向天津职业大学老师虚心求教,并在实验室里反复拆解设备、钻研底层逻辑,创新性提出“七维度探测+AI算法”,将热失控预警时间延长至宝贵的7分钟,为乘客开辟了生命通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场点评专家何小虎说:“他们在这一展示项目中的表现,堪称国际职业教育的优秀范本。这些亮眼表现,不仅印证了他们扎实的跨学科技术功底,更彰显了职业教育与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这套涵盖数据获取、融合预警、实时诊断的闭环方案,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也为各国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以赛促创’的优秀借鉴,值得行业广泛关注与推广!”
“鲁班工坊是我们梦想起航的港湾。”团队成员ISSAKANOV ILYAS说。这支年轻的队伍,正用技术创新守护生命安全,用青春友谊架起中哈合作的桥梁。他们的成长,是中哈教育合作的生动写照。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7日 0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