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变“多头跑、事后补”为“一站式、前置防”——
广西推出知识产权数智化协同保护机制
光明日报南宁11月19日电(记者周仕兴 通讯员张文军)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广西贸促会三方联合推出知识产权数智化协同保护机制,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全国首个集“侵权风险测评+纠纷多元化解+质量技术赋能”于一体的服务体系,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从“多头跑、事后补”向“一站式、前置防”转型,为广西高质量开放筑牢创新屏障。
“以前查专利、找判例得跑好几个平台,现在手机点一点,想要的信息全出来了!”广西一家公司负责人杨凯口中的便捷体验,源自该体系核心载体——“知识产权风险一键查”小程序。这款掌上服务平台深度嵌入人工智能引擎,集成查询、智能问答、纠纷化解等六大功能,搭配线下服务站,构建“线上一键通、线下面对面”服务生态。依托中国及东盟全量知识产权数据库与司法判例库,人工智能算法打破部门信息壁垒,通过智能问答精准破解企业政策理解难、依据查找难、流程咨询难等问题,提供7×24小时智能服务,轻松化解企业“看不懂政策、找不到依据、问不清流程”的痛点。
针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被动应对”的困境,该体系推出智能“体检”工具,通过小程序实时扫描专利稳定性、商标侵权风险,生成详细体检报告,并同步推送相似案例判决要点,让企业提前规避风险;依托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动态数据库,定期更新区域内法规政策、展会侵权预警,“技术筛查+法律解读”双轨模式实现知识产权风险从“事后补救”到“主动防范”的转变。
在纠纷解决环节,该体系整合行政调解、司法诉讼、仲裁、涉外援助等多方资源,特别联合马来西亚金圻律师事务所、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等20家境外知名法律服务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开通涉外纠纷双语服务通道,为企业提供“线下跟进、跨境协同”的多元化解方案。
“我们在越南的运营团队突然反馈产品商标被当地企业抢注,正着急找不到专业机构时,通过小程序当天就对接上越南胡志明市的律师团队,15天就完成了商标异议申请,以前至少得花3个月。”南宁市一家公司的负责人黄嘉玲说。
实打实的成效,让企业获得感满满:企业获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的时间成本降低70%;知识产权风险评估从7个工作日压缩至10分钟,实现“秒出报告”;风险应对方案制定周期从15天缩短至5天。此外,跨部门快速响应机制的建立,让企业办理纠纷相关事务的跑动次数减少50%以上,彻底终结“多头奔波”的困扰。
“此次广西创新构建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保护协同、数字协同、预警协同、服务协同为核心亮点,实现了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的闭环保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保护处负责人表示,这一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不仅为人工智能赋能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新思路,更将持续优化广西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0日 10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