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数字教育国际化的时代价值与趋势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数字教育国际化的时代价值与趋势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20 03: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段世飞、李军(分别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特聘研究员,浙江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深刻重塑了教育基本生态。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边界,使知识的全球性流动与共享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数字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塑造未来教育格局、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它代表着教育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同时推动着全球教育体系发生结构性变革。

  于教育本身而言,数字教育国际化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路径。于文明共建而言,它搭建了跨文化理解与互学互鉴的数字化桥梁,是增进国际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因此,深入探究数字教育国际化的时代价值与全球趋势,不仅关乎学术研究,更是引领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需要。

数字教育国际化的时代价值与趋势

观众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上体验XR设备。新华社发

  1 数字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早期的在线教育国际化通常表现为将本国开发的在线课程、数字工具或认证标准直接翻译并推广至他国市场。这种单一资源输出模式虽在短期内扩大了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却往往忽视了教育的文化适配性。新兴的数字教育国际化模式则强调双向乃至多向的合作生态共建。各国政府、高校、企业及国际组织结成伙伴网络,国际化课程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流动,而是参与主体共同投入知识、技术、资本与市场,联合进行课程开发、技术协作创新与学分互认体系的构建。

  以中国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例,该平台不仅推出了国际版,还包含了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际版,这些板块分别面向全球学习者提供约780门课程和151门课程,以及全球融合式课程和全球融合式证书项目,并与全球30余家知名高校和在线教育机构合作搭建课程引进与输出的双向渠道。数字教育国际化通过构建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显著提升了教育资源的本土价值,在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找到了更为合理的平衡点。

  在全球层面,数字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还推动了学习成果认证与流通体系的变革。数字互认机制利用区块链、数字证书等技术,将学习成果细化为“技能单元”或“微证书”的形式。每一份微证书都如同一个可验证的数据凭证,清晰地反映出学习者的具体能力和证书的颁发机构。这种认证方式实现了学历与技能的标准化流通。学习者可以将从不同国家、不同平台获得的微证书进行灵活组合,形成个性化的“技能档案”。这种数字互认机制提升了证书的可信度。数字技术确保了证书的真实性,降低了跨国、跨机构核验的成本与风险。

  数字互认技术还促进了认证主体的合作。高校、企业、教育机构都被纳入同一个可信的认证网络中,共同制定技能标准、相互认可技能证书。由此可见,数字互认机制在技术革新的基础上进一步重构了数字教育国际化的合作关系,为全民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

  2 全球数字教育治理框架逐渐完善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以跨越国界为标志的物理流动正在被个性化的虚拟流动所取代。在留学地与留学方向的选择上,数字技术使智能诊断与精准匹配成为可能,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平台能够评估学生的留学意向,为其精准推荐最适合的海外院校、专业乃至导师。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虚拟课堂和实验室能让学生获得“在场化”的沉浸式体验,极大地拓展了学习者留学的广度。同时,人工智能驱动的自适应学习系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反馈,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与难度,并为其智能匹配来自全球的学习小组与合作项目。对学生而言,数字技术不仅仅是留学的辅助工具,更是其个性化体验的重要支持。数字教育国际化将跨国学习分解为可定制、可调节的模块,最终为学习者搭建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无缝衔接全球教育资源的留学新生态。

  需要认识到的是,数字教育在跨越国界时,也带来了数据流动、伦理安全和资源公平等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全球数字教育治理框架亟待完善。在隐私保护与算法伦理方面,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首的国际组织发布了《教育与研究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指南》《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等报告或倡议,以规范人工智能教育、数字教育的隐私保护与伦理安全。主权国家也通过政策发布、合作治理等方式从源头约束算法歧视,防止技术滥用加剧跨国数字教育的不平等。

  为消弭数字鸿沟,国际社会正共同探索公共产品的可持续供给机制,具体表现为共同制定开放教育资源(OER)的质量标准与开源协议,以促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合法流通与适配。目前,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与企业已经合作开发了众多能够适应多语言、多文化背景的公共数字学习平台与工具库。在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全球数字教育治理已形成初步框架,这一框架的成熟将确保数字教育国际化的成果惠及所有学习者。

  3 促进教育公平,拓宽全球视野

  数字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时代价值之一,在于其凭借技术优势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壁垒,为全球范围内的教育公平提供了变革性路径。在现实世界中,优质教育资源长期被地理位置、经济水平与基础设施所局限,呈现出显著的区域不均衡现象。而数字教育国际化可以利用互联网、云计算与其他智能技术,将世界顶尖大学的课程、虚拟实验室与海量的数字图书馆资源转化为跨越时空、低成本甚至无偿共享的全球公共产品。这使得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够实时聆听国际顶尖学者的课程,甚至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习者在云端协作完成项目。这种模式削弱了地域对获取优质教育机会的限制,从根本上拓展了教育公平的边界。数字教育国际化致力于赋予每一个学习者连接世界、实现自我发展的可能,从而为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平等的全球教育新生态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字素养与全球视野培育是数字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两大使命。在全球性挑战日益复杂的当下,单纯的知识学习和技能传授已不足以帮助学生应对未来挑战。数字教育国际化通过其内在的跨国、跨文化属性,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全球课堂”。

  当学习者利用数字媒介接入国际慕课平台、参与跨国在线研讨或使用多语种数字资源时,他们不仅能够掌握数据分析、信息甄别与数字协作等数字素养,更能够直面文化多样性与全球性议题。学习者在解决跨文化问题时,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跨文化沟通、批判性思维与全球性协作能力,在此过程中,数字平台成为学习者与世界接轨的窗口,使其能够充分理解并尊重文明的多样性,进而从更宏大的视角思考个人发展与人类共同面临的现实挑战。数字教育国际化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具有数字胜任力、人类关怀与全球责任感的下一代全球公民。

  4 驱动教育创新,搭建数字桥梁

  在数字教育国际化的强大推动力量下,全球正经历着一场全方位的教育模式创新,以终身学习为代表的教育理念愈发得到重视。数字教育国际化突破了以院校和学制为中心的教育形态,催生了微证书、微学位、模块化课程等灵活多样的学习范式。这些创新使得学习成果能够被精准评估与认证,并逐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积累与转换,为学习者提供了一条个性化、自由化的学习路径。更重要的是,这种创新直接服务于终身学习的核心诉求。

  在知识快速迭代的今天,阶段性教育已无法满足个体职业生涯的全程需求。数字教育国际化使“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从理想照进现实。数字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融合已成定局,推动构建更具包容性、公平性和可持续的全球终身学习网络是国际社会的努力方向。正如各国专家学者在2025年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所达成的共识:终身学习是数字时代的必然选择,需通过跨域合作、政策创新、技术赋能与资源开放,构建人本、包容、智能、可持续的全球终身学习生态系统。

  数字教育国际化的深远意义已经超越了知识与技术的传递,其作为一种柔性力量,为深化全球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巨大贡献。数字教育平台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跨文化对话空间,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背景的学习者可以通过参与线上项目、虚拟交换计划或国际学术社区进行直接有效的教育交流与协作。这种基于共同学习目标的互动,打破了固有的刻板印象,使文化理解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源于真实接触的切身感受。这一过程有效地将知识传授升华为文明对话。当学习者共同研讨一个全球性议题时,不同的文化视角与本土智慧相互碰撞,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能够充分欣赏文明的多样性,逐渐培养起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跨文化共情能力。数字教育国际化通过连接个体与整体,在数字空间中推动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为构建一个和谐多元的世界提供了关键思路。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0日 14版)

[ 责编:李卓凝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