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文化周末:《诗集传》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文化周末:《诗集传》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21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撷英】

  《诗集传》是朱熹于淳熙四年(1177)前后撰著的一部《诗经》注本。宋代刻本20卷,明中叶以后刊本并为8卷。分国风、小雅、大雅、颂四部,各部所占的卷数及顺次,同于《郑笺》,各部之中的分次,除小雅外,余均同《毛传》。

光明文化周末:《诗集传》

宋刻本《诗集传》 南京图书馆藏

  《诗集传》是《诗经》宋学派的代表作。首先,朱熹继承了宋代《诗经》研究者的疑“序”的传统,撤去《毛诗序》,将自己对全篇诗旨的分析,置于每首诗的第一章下面串讲章句的文字中。其二,朱熹在每首诗的韵脚上,增注了叶韵;在每首诗每一章下,都增标赋、比、兴,是《诗经》注疏史上的创新。第三,朱熹突破了《毛诗正义》“疏不破注”体例的冗长烦琐,借鉴《毛传》的方法,直接注经,显得简明扼要。

  朱熹认为,读《诗》应该“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察之情性隐微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得之于此矣”(《诗集传序》)。该书的“集传”形式,为《诗经》研究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而其注释诗歌要言不烦的特点,又向后来的笺注家提示了一条文学作品笺释兼顾学术性与大众化的新途径。该书的缺点,在朱熹主要从理学的角度阐发引申诗义,虽脱离旧说的附会,而又落入以道论诗的歧途。譬如从道德评判的角度对情诗大加挞伐,忽视其文学价值。

光明文化周末:《诗集传》

明翻刻正统十二年司礼监本《诗集传》 河南省图书馆藏

  从元代开始,科举就以朱熹的《诗集传》为标准注本,明清时期,该书地位越来越高,成为全国读书人的必读之书。该书还影响到东亚各国。研究本书的论著很多,较有代表性的如《四库全书总目》本书提要、傅斯年《宋朱熹的〈诗集传〉和〈诗序辨〉》、周予同《朱熹》、莫砺锋《朱熹文学研究》相关章节等。

光明文化周末:《诗集传》

清慎诒堂刻本《诗集传》 浙江图书馆藏

  (谢云开辑录)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1日 13版)

[ 责编:李卓凝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