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美丽乡村】
撰文/摄影:邹森(四川省文化馆视觉艺术指导中心副主任)
2015年,我作为驻村党支部书记,来到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麦架坪村。工作之余,我用相机记录这座彝族村庄发展变迁的点滴瞬间,一拍就是10年。

易地搬迁到盐源县梅雨镇龙家湾社区的麦架坪村村民观看露天电影。

就读于盐源县职业技术中学校的麦架坪村村民参加厨师技能培训。
基础设施改善是村庄蝶变的第一步,也是我的拍摄重点。通村公路动工,我顶着烈日记录施工场景;光纤入户,我抓拍村民第一次用手机视频通话时的惊喜。从人背马驮到货车进村,从水塘取水到水泵普及……镜头里的每个变化,都是政策落地与村民奋斗的共同成果。

麦架坪村村民杨丽通过网络直播销售本地农产品。
产业振兴让村庄有了内生动力,也让我的拍摄题材更丰富。“以购代捐”时,我拍下村民清点土鸡售卖款时的灿烂笑容;跟着上山放羊,我记录村民养殖产业的壮大;村民杨丽尝试网络带货时,我用镜头定格她对着手机介绍土鸡蛋的认真模样……在这些画面里,我看到村民从被动帮扶到主动创业的转变。

易地搬迁前,麦架坪村村民观看露天电影。
经过10年的拍摄,影像早已成为我与这座村庄对话的媒介。如今,虽然我已不在这里驻村,但麦架坪的故事还在继续,我的拍摄也不会停止。因为这些照片不仅是一座村庄的振兴史,更是我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告白。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3日 10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