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览事速递】
作者:李洁璇(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馆员、本次展览策展人)
肖像画是古代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以“写照”“写真”“画影”“小像”“留影”称之。如果想亲眼见证中国古代肖像画的独特魅力,不妨走进南京博物院艺术馆正在举办的“如是观——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该展通过“敦伦明理”“移情逐景”“千秋永昌”三大板块、70余件(套)明清肖像画,立体生动地展现了这一时期人物肖像画的面貌及艺术价值。

明人肖像册之何斌像(中国画) 无款 南京博物院藏
《明人肖像册》是明代肖像绘画的集大成之作。这套册页中,11幅为官员朝服像,只有1幅徐渭便服布衣像不同于其他。“证件照”式的写真方法对画家的笔墨功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于人物骨骼、肌肉甚至皮肤色泽的表现都非常逼真,可谓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松江邦彦画像册局部(中国画) 徐璋 南京博物院藏
《松江邦彦画像册》中,徐璋将松江地区元代以来的著名历史人物绘制出来,其中有朝服像,有便服像,人物或站、或坐、或侧躺,生动自然。人物面部有追求结构、明暗的尝试,皱纹、斑点都一一呈现,更加写实。

乔莱竹林偶聚小像(中国画) 禹之鼎、顾符祯 南京博物院藏
古代文人希望把自己置于生活场景或优美的自然环境当中,像今天的拍照、视频一样记录日常生活。禹之鼎将写意风格渗透到肖像画当中,用笔突破程式化的线条色彩,松弛随性,强调笔墨意趣。他对于肖像的描绘,更重神态而非形体,会通过衬景的描绘体现个体的身份,表达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
如今,这些珍贵文物同时亮相,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文化盛宴。透过这些“传神写照”,跨越时空与古人“会面”吧!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3日 1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