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十五五”我所思·我所盼】
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
讲述人: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吴为山
光明日报记者于园媛、荣池采访整理
每当看见手中的泥,触碰到它的湿润、感受到它的柔软,我都觉得那不是冰冷的物质,而是流淌着生命气息的精灵。
循着中华文化的根脉,在孔孟的儒雅、老庄的超然中提炼东方写意神韵,让先贤风骨永恒传承;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用精妙的造型、深刻的肌理塑造其坚毅赤诚,让信仰之光照彻人心;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用艺术创作架设文明互鉴之桥,融通中国与世界……回望过去,我始终秉持“以形载道、以艺铸魂”的初心,在雕塑创作的长路上坚定前行。
在我看来,每件作品,都是手与心的共鸣、象与意的交响;与雕塑相守,就是以手的温度唤醒泥的灵性,用刀刻斧凿定格岁月的重量。
今年,我还与全国政协书画室的委员们一起走进浙江安吉余村,艺术呈现翠竹摇曳、清溪潺潺的生态美景;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和美边疆 民族同歌——新疆西藏美术作品展”,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边疆实践生动展现于丹青翰墨……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大力繁荣文化事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这是我未来5年艺术创作的行动指南!
展望“十五五”,我期待艺术家们凝聚力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悉心创作。今天的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为新时代艺术提供了最好的素材。在创作中,要兼顾生活与情感、形式与美感、精神与灵魂,表现人民生活中的艺术之美,展现民族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未来5年,我期待全民美育持续推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美育是提升审美、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教育,对于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期待统筹构建一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大美育”工作体系,将全民美育融入社区建设、学校教育、公共文化服务的各个环节,增强全民族的审美素养和文化自信。
我也期待着,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一起,用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的世界性传播。中国艺术家要有一张充满文化自信的脸、一颗平和温润的心、一个珍爱和平的魂,推动中华文化“走得高、走得深、走得远”。愿我们以艺术为桥,以文化为魂,以和平为光,让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相辉映,在人类发展的浩瀚大海中共同奔向美好未来……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5日 0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