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守正创新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守正创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25 03: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专家视点】

  作者:李凤亮(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文化自信是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引领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精神根基与思想源泉。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积淀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与艺术瑰宝,不仅构成了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更在当代文化发展中发挥着价值引领与精神驱动作用。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中,文化自信贯穿始终,既为辨别精华与糟粕提供了内在尺度,也为主体性文化创新注入了不竭动力,推动改革朝着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文化创新力的方向不断深化。

  文化自信在文化与科技融合中发挥着价值引导的核心作用。只有立足于文化主体性的技术融合,才能超越“为技术而技术”的表层应用,实现文化内容、产业形态与传播机制的深层次重构。在文化自信的指引下,科技不再仅仅是工具,而是成为诠释文化内涵、拓展表达方式、增强文化感召力的赋能载体。

  在实践上,文化自信体现为对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技术语言的有机结合。如“数字敦煌”不仅实现了文物资源的数字化存续,更在虚拟复原与沉浸展示中传递出中华文明的审美特质与历史厚度;“故宫文创”通过对传统纹样、色彩与形制的现代转译,将文化符号融入日常生活,实现了从“文物活化”到“精神传承”的跃升。文化自信也推动科技服务于具有中国气派的原创内容生产。如深圳推出的新粤剧《决战之燎原》,在保留戏曲程式与声腔特质的基础上,运用数字舞台技术与视觉渲染,构建出兼具写意美学与科技张力的视听场景,展现出文化自信引导下“守正”与“创新”的统一。

  以文化自信为内核的文化新质生产力,不仅重塑了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与消费全链条,也使技术融合始终服务于文化价值的彰显与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既有精神厚度又有时代温度的优质文化供给。

  面对数字文化内容海量化、传播主体多元化带来的治理挑战,文化自信为构建科学、高效、规范的现代文化治理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它推动治理建设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引领转变,从制度约束向价值共建深化,在保障文化安全与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营造健康生态。

  首先,文化自信体现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完善网络内容生态治理机制。通过健全文化数据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并辅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不良内容的精准识别与有效监管,为优质内容发展划定底线、释放空间。其次,文化自信也体现在建设贯通共享的文化数据资源体系上。通过制定统一标准与开放协议,打破“数据孤岛”,在安全可控的基础上促进文化数据的活化利用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覆盖。再次,文化自信更激励构建多元协同的治理格局,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使数字文化空间既秩序井然又充满活力。

  文化自信是创新国际传播实践、破除跨文化沟通障碍的思想基础。它赋予我们审视自身文化价值的清醒自觉,也指引我们以更具共情力与沟通效能的路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在思想层面,文化自信要求我们超越符号化、表面化的传播方式,深入理解对象地区的文化语境与接受心理,实现从“传播什么”到“如何被接受”的转变。通过情感化、故事化、人本化的叙事策略,将中华文化中具有当代意义和世界价值的理念予以有效传递。在路径层面,文化自信驱动我们统筹“借船出海”与“造船出海”,一方面积极利用国际主流平台推广具有中国元素与现代气质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培育自主可控的国际传播平台与文化品牌,逐步构建起与中国文化资源相匹配的传播能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文化自信已不仅是文化发展的心理基石,更是贯通科技融合、治理革新与国际传播的战略主线。它以历史自觉烛照前路,以主体意识激活创新,以开放姿态连接中外,共同汇聚为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深厚力量。唯有在自信的根基上持续探索、坚定前行,才能在世界的文化图景中树立起一座属于中国的精神高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5日 05版)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