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红土地上新长征——赣南苏区开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红土地上新长征——赣南苏区开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6-28 05: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调研行】  

  光明日报记者 訾谦 陈雪 胡晓军

  八境台下,章江与贡水汇合,赣江在这里发源。江西赣州,正是那条“地球上的红飘带”的起点。

  85年前,8.6万中央红军带着初心与使命从这里出发。85年里,“老区”“红土地”“中央苏区”“共和国摇篮”……人们用许多方式铭记赣南这片土地。

  今天,正在崛起的红土地有了更多为人们铭记的理由。近年来,江西的经济增速明显,从中部欠发达省份跃居全国“第一方阵”,赣州市GDP增幅多年位居江西省第一,已成为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模范样本。

  “当前,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中部地区发展大有可为。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乘势而上,扎实工作,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5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对赣南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进展给予肯定。

  老区“不老”,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正踏上高质量发展的新长征。

  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6月18日上午,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满载41个集装箱的赣州南康家具班列,从赣州国际陆港发出,驶往深圳蛇口港。赣州正着力打造连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国际货物集散地。

  今天的赣州,已是江西向世界敞开的一扇南大门。

  振兴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既是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赣南高质量发展正式起步,对于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作用。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赣州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两城两谷一带”逐渐形成规模,集群集约发展模式逐步确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固投实现同口径翻番,主要经济指标逆势进位、领跑全省。一系列改变正在赣南大地发生:

  ——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布局35.2平方公里产业新城,短短3年时间实现从规划布局到产业招商、项目落地、整车即将下线的飞跃。

  ——现代家居城依托近万家具企业和千亿元产业集群,提档升级,产业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通过赣州国际陆港实现“木材买全球、家具卖全球”,家具产业年产值突破1600亿元。

  ——中国稀金谷聚焦科技创新,与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等8家单位达成合作,引进中科拓又达等一批产业项目,稀金新材料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推动产业链不断向后端延伸。

  ——“青峰药谷”以现代中药制造为核心,以青峰医药集团为龙头,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建成全省首个国家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大健康产业集群在此规模初显。

  ——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通过赣深高铁沿线的五县(区)连点成带、协同融合,建设智能终端、智能光电、软件服务等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基地,3年引进实施40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

  数据显示,2018年赣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增速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增加值增速分别达27.6%、19.2%。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19.7%。

  “从数据来看,赣州的发展不仅实现了2015年制定的‘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目标,更可贵的是,赣州钨、稀土和家具等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改变了过去‘一矿独大’的格局。”赣州市工信局副局长林小兵说。

  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

  位于南极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不停运转的发电机组为科考站送去光和热。这台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运用稀土永磁材料,是我国第一套风光互补供电设备。设备的生产方正是赣州中科拓又达。

  “稀土永磁电机不仅效率高、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而且体积小、重量轻,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科拓又达董事长赵欣介绍。

  中国是全球稀土第一储量大国,也是第一生产大国。赣州被誉为“世界钨都”“稀土王国”,资源优势十分明显。赣州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路径,促进稀土精深加工,发展高端稀土及其应用产业,形成了链条完整、特色鲜明的稀土产业体系,产业规模占到全国同行业总量的三分之一,成为全国重要的稀土冶炼产品生产基地及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中科拓又达当初选择在赣州开启创业梦,看中的正是这里得天独厚的稀土磁材资源优势。“目前,越来越多的稀土产业下游终端产品企业正在入驻‘中国稀金谷’,这是赣州稀土企业的发展契机。”赵欣说。

  新材料公司来了,新能源企业也来了。近年来,众多新能源车企陆续将赣州视为部署产业链的关键地区。国机智骏、凯马汽车等整车项目将在今年年底后陆续投产,赣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井喷式增长,实现由百亿元向千亿元产业集群发展的迈进。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汽车发展办公室主任温世伟说,稀土永磁材料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首选材料,赣州的新能源专用车、动力电池配套材料产业已初具规模。截至目前,赣州市共有各类汽车及相关零部件企业近70家,已形成年产各种改装汽车(含场地车)20000台、汽车变速器100万台套、同步器200万套、锂离子动力电池5Gwh、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1万套的生产能力。

  如今,赣州稀土产业链逐渐向后端深加工延伸,未来,赣州还将继续拥抱新制造经济、新服务经济、绿色经济、智慧经济和分享经济,赣南老区经济发展步履不停。

  念好高质量发展这本“人才经”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集聚。

  “我大学毕业后在广东工作了10年。2015年年底,得知龙南骏亚在赣州市龙南县投入生产后,我马上投了简历。”龙南骏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厂员工李骁说,“现在我每天都住在家里,挣的钱也比在广东多,天天陪着家人,别提多幸福了。”

  据了解,龙南骏亚于2013年落户龙南县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城,2015年年初投产。目前,龙南骏亚生产的小米电池保护板占据小米80%~90%的市场,除此之外,华为、VIVO等品牌也是龙南骏亚的重要客户。

  龙南骏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志寰介绍:“我们一期二期厂房共有员工1000多人,政府为每名员工提供一年500元的培训费用,让大家免费学习技术,更好地投入工作。”

  筑巢引凤、招才引智,赣州通过出台“人才新政30条”,为人才的“引、育、用、留”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证。

  “作为欠发达、后发展的内陆地区,赣州人才培育、发展、储备先天不足。”赣州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王峰表示,为此,赣州专门成立招才引智局,公开发布面向海内外招募4000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计划;突出产业导向,对带项目到赣州来创业的高端人才,最高给予2000万元的无偿资助和最高600万元的特殊津贴。

  在念好“人才经”之外,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同样是赣州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据了解,近年来,赣州坚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新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实施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等重大生态工程;大力推进绿色园区建设、高新企业发展,按新型工业化要求推进绿色工业发展。

  正是因为好的生态环境,赣州的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数据显示,赣南脐橙品牌价值达675.41亿元;赣南油茶种植面积280万亩,产量2.2万吨,综合产值84亿元;2018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次突破1亿、总收入突破1100亿元。

  回首长征路,赣州继承的是红色的基因与奋进的传统;展望新时代,赣州开创的是中部地区高质量崛起的新局面。

  (相关报道见5版)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28日 02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