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
单霁翔,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4月8日,他的退休,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4月2日,故宫举办公益拍卖活动,将“天灯”“万寿灯”文创产品拍卖,所得2005万元全部捐献,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单霁翔在拍卖现场发表充满激情的演讲,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以故宫博物院院长身份在公众和媒体面前亮相。
退休前,差不多每隔十天半月,就可以在故宫举办的各种活动中见到他;退休后,他淡出了媒体的视线。
单霁翔为莆田市委中心学习组和莆田学院部分师生演讲。周高亮摄/光明图片
7月2日,记者在福州机场见到了单霁翔。距4月2日,整整3个月。
依旧是灿烂的笑容,依旧是白上衣、黑裤子、黑布鞋,依旧是拎着一只深色电脑包。
退休后的单霁翔,日程更繁忙了。
去各地演讲的邀请应接不暇。他解释:“有些是还欠账,那时候实在分身乏术,现在赶快还上。”这次到福建,第一站是去莆田,给莆田市委中心学习组和莆田学院部分师生共计1600人做一场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中华传统文化忠实守望者》的演讲。之后,他马不停蹄赴厦门,那里还有3场演讲。
熟悉单霁翔的人都知道,只要乘车时间超过半小时,他必定会利用坐车时间工作。他的不少专著、文章、PPT都是在“移动”中完成的。这也是他为什么电脑包不离身的原因。不出所料,从机场去莆田市的途中,单霁翔果然又打开了电脑。这次他是在为即将举办的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准备演讲的PPT。记者劝他:“别搞这么累嘛。”“我是故宫员工,传播故宫文化义不容辞。”单霁翔脱口而出。
退休后的单霁翔,笑容更灿烂了。
他坦言:没有了“安全”这座头顶上的大山,整个人轻松多了。安全对于故宫,不仅是庞大的古建筑群、180多万件文物的安全,而且包括观众的安全,尤其是每年的旅游旺季和每天的参观高峰时段,任何一点疏漏都有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安全这根弦,在每任故宫院长的脑中,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得紧绷着。
记者还清楚地记得,2012年12月31日,这是单霁翔上任头一年的最后一天。和员工们一起送走最后一批观众,最后一扇故宫大门落锁时,他落泪了。当年元旦后,临危受命接任故宫院长的他,“安全”二字的压力非比寻常,而这一年,故宫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事故。此后,“平安故宫”工程启动,安全隐患发现一个就消除一个。随着工程的推进,安全隐患在逐年减少。但单霁翔总是说,安全工作不是一时的,不是一任院长的,要一任接一任地做,要持续地、不间断地做下去。
退休后的单霁翔,时间更自由了。
“今年‘五一’,我带着爱人一起去上海休了几天假。她可高兴了。”轻描淡写的背后,是对工作的全情投入。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工作狂”,全年无休。这是几十年来,他第一次休假。
虽然时间自由了,可是“锻炼”的机会却变少了。“这几个月您还坚持每天走路吗?”记者笑着问。“唉,现在的工作没时间走路了。”他略显遗憾。当故宫院长时,只要不出差,哪怕是节假日,他也会去故宫的开放区转转,低头找找地上有没有烟头,抬头看看屋顶有没有长草,侧耳听听游客有没有怨言,发现问题立即解决。这种“巡逻”,一趟下来,几千步的运动量完全不用担心。他的秘书,每天跟着他,日常的微信运动数据都在近万步,两万步的情况也不罕见。如今,不用“巡逻”了,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传播故宫文化中。
7月3日上午,莆田学院体育馆座无虚席。讲座中,单霁翔用一件件生动具体的事情,让现场的1600名听众,特别是莆田学院的学生深切感受到他和故宫人是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文化需要传承,张忠培、郑欣淼和我,三任故宫院长之间的关系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单霁翔说,“文化也需要传播。”他表示,在座的年轻人,如果在听过讲座后,能对故宫文化产生兴趣,甚至爱上博物馆,自己的传播就算有效了。
7月6日,良渚遗址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单霁翔发了平生第一条朋友圈:“热烈祝贺!多年期盼,终于成功!”随后在评论里又补充道:“良渚文化大展即将在故宫博物院举办,以此庆祝!”
退休后的单霁翔,仍然在不遗余力地传播故宫文化,因为那句“我是故宫员工”。
(光明日报北京7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