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这“疫”刻 为爱坚守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这“疫”刻 为爱坚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2-15 03: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

  英雄之城,变奏时空

  光明日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这两日,武汉的街头零星有人疾走。或许此前有人感觉武汉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然而倘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疫情之下的湖北有着亦急亦缓的节奏,这里一直负重前行,像是进入了一个变奏时空。

  慢板:慢速生活下的快递订单

  “我们送货是个服务行业,把客户服务好最重要。和以往紧追慢赶的节奏相比,现在我们人少,服务肯定跟不上。以前送不到位还有投诉、差评,现如今只要能送到,就行。”刚刚送完一单的快递小哥袁双笑着对记者说。

  只不过送到,在这个当下,并不容易。假期延长,在家办公,不少百姓像进入了慢板生活。但是,缓慢有序的生活背后,是一些凡人英雄的默默付出。可以想象,假如像袁双这样的快递小哥们都不在岗,那么许多人待在家是不可能不焦虑的。

  “商店超市不好买口罩,所以网上下单的人就特别多。我最近送货最主要的就是口罩、消毒液这样的日用品。”袁双说。

  疫情当下,卫生健康用品炙手可热。快递小哥完成了物资送达的最后一段路,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保证了一个快速疾行、高效稳定物流体系的正常运转。

  急板:火车加速挂运送上火线

  “我从农历腊月二十九就一直工作到现在,吃住都在站里。”武汉铁路局吴家山车站货运负责人汤万意说,非常时期,能做到忠于职守,就是一条好汉。

  “非常时期,我们铁路的社会属性就凸显出来了。对于卫生救援等紧急物资,我们铁路都采用加速挂运。通常需要中转、重新编列的列车,现在都是单独编列,通过各站也都是快速放行。”汤万意向记者解释道。

  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武汉市于1月23日关闭了离汉通道。但是,大量的救援物资需要进入武汉,这个生命通道必须通畅常绿。实际上,全国各地支援武汉的许多医护人员、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都是通过铁路输送的。为了这些人员和物资准时甚至提前送达,武汉铁路部门调整运力,开通“绿色通道”,把装运救援物资作为当下的重中之重。

  截至2月13日,武汉铁路部门已成功保障3603名医护专家、52419件医用物资和15091吨生活物资运抵武汉。

  中板:稳中有急的幕后英雄

  “这里是后勤服务热线,感染专区中午需要配送盒饭400份,六区医务人员需要临时休息房5间。”“好的,收到!”

  “放射科需要值班被服3套,工作服39件。”“好的,马上安排。”

  中部战区总医院后勤服务热线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后勤服务人员忙中有序。为了让科室医务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医院保障部抽调人员开通了后勤服务热线,只要科室一线需要的,只要是救治病人要求的,通过热线就可以得到快速解决,节约了工作人员大量时间。这是中部战区总医院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全方位保障的一个缩影。

  中部战区总医院是最早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军队医院之一,既要完成医院自身救治军地人员任务,还派出2支医疗队驰援地方医院,医务人员救治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为了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及时休息,医院专门组建了饮食住宿保障组。

  如果说一线是紧急加速的急板,那么后勤则是稳定有力的中板。想方设法就近寻找客房,通过多种渠道保障防护物资,每天提供早中晚送餐,为医疗区、办公区、家属楼等数千平方米区域实行每日定时消毒杀菌,这些后勤保障工作琐碎而繁杂,但对医务人员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保驾护航。

  在这个变奏时空里,每一个人步履不同,但是他们对于自身岗位的坚守,都成为打赢这场战“疫”的基底。

  (光明日报武汉2月14日电 报道组成员:光明日报记者李盛明、晋浩天、章正、张锐、卢璐 光明网记者李政葳)

这“疫”刻 为爱坚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高永哲和护士长黄文莉,是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众多医护人员中唯一一对夫妻。自2月初先后进入方舱医院以来,两人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2月14日当天,两人在院方的特别安排下见面,还第一次在方舱医院共进午餐。图为高永哲、黄文莉夫妇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为对方整理口罩和护目镜。新华社发

这“疫”刻 为爱坚守

  高永哲(左)、黄文莉夫妇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一起“比心”。新华社发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浙江派出综合力量最强的医疗队

  光明日报记者 陆健 严红枫

  “浙大一院141人,集结完毕!”领队:院长、党委副书记黄河,血液病专家;

  “浙大二院171人,集结完毕!”领队:常务副院长王伟林,肝胆胰外科专家;

  “邵逸夫医院142人,集结完毕!”领队:副院长虞洪,外科专家……

  2月14日,浙江省组建的第四批援武汉医疗队乘坐5架包机(含1架货机)奔赴武汉,这是迄今为止浙江派出的综合力量最强、携带医疗设备物资最多的医疗队。浙江省委书记车俊、省长袁家军到出征仪式现场为医疗队送行。

  浙江第四批医疗队由453名医疗业务骨干组成,其中医生115名,护士320名,领队及保障人员18名,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二院和邵逸夫医院为主组建,整合部分市县抽调的医务人员。医疗队随队携带大量医用物资设备,包括3台人工膜肺、12台有创呼吸机、15台无创呼吸机、3台除颤仪、6台中心监护仪和6台心电监护仪。医疗队将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的两个重症病区和1个重症监护室(ICU)。

  2月12日午夜,国家卫健委指令由浙江组建第四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由于通知来得很突然,几乎所有队员都是临时接到通知,但每个人的决心都很坚定,有人凌晨就起床开始收拾行李,有人清晨出发购置纸尿裤。在他们忙碌的同时,三大医院也已开始为他们紧急准备各类物资。

  疫情发生时,浙大一院肝胆胰外科主治医师李想正在美国进行为期3个月的交流学习。人还在美国,他就已向医院报名支援武汉。十天前,他改签了两次机票才回到杭州。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李想坚定地说:“我的老师、同学、父母家人都在武汉!武汉,我要回去!”

  浙大二院滨江院区综合ICU护士吴霞箱子里的物品摆放得井井有条,丈夫担心她东西不够用,连吹风机、插线板都装进去了。临走前,吴霞向儿子解释说妈妈是去打怪兽的:“我答应儿子一定早日打败怪兽,回到他们身边。”

  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医生吕姣玲摘下帽子,所有的人都惊呆了——短寸头。她摸着头说,“我早就想好了,一定要去前线!”

  此次带队支援武汉的浙大一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黄河告诉记者,此次浙大一院派出的队伍涵盖了各个学科,包括感染、重症、呼吸等。在物资上,医疗队准备带上呼吸机、ECMO(体外膜肺氧合)、监护仪、除颤仪等仪器设备,尽量能够在第一时间展开工作。

  据浙大二院院长王建安介绍,医疗队中九成队员是党员,40位医生都是重症、呼吸、感染等方面的专家,专业能力很强,大家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浙江省50余万医务人员放弃与家人团聚,一直战斗在防控救治最前线。从大年初一开始,浙江已先后组建了多批次总共1245人的医疗队出征湖北,全力投身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其中援助武汉医疗队1208人,援助荆门医疗队37人。随着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到位,浙江支援湖北的医务工作者达到了1698人。

  “把阿克苏人民的‘礼物’送到武汉人民手上”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

  经过新疆红旗坡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300多名党员干部和部分果农志愿者的紧张分选包装,2月11日,100吨冰糖心苹果和96吨香梨、红枣等果品,通过冷藏车运往湖北武汉,捐赠给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

  今年76岁的孙桂芳是新疆红旗坡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退休职工,听说公司要为武汉捐赠苹果,急需包装人员,她立即报名,成为一名老龄志愿者。她说:“疫情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大家都在为抗击疫情出力,我也想出一份力。”一边说着话,老人的手并没有停止工作,身旁已经堆起10多箱包装好的苹果。

  吴广生是新疆红旗坡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一分场一队队长,同时也是一名党员。他说:“我们已经连续干了3天,终于完成包装任务。阿克苏人民与武汉人民心连心,只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为将这批果品保质保量安全送达武汉,新疆红旗坡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运输车队全体队员纷纷主动请缨,抢着参加这次运送任务。

  司机刘玉川是一名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关键时刻要站出来,冲锋在前,保证把阿克苏人民的‘礼物’送到武汉人民手上,激励他们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我虽然不是党员,但随时听从党的召唤,保证完成这次运输任务。”司机徐星卫说,他要用行动对外展示阿克苏人的形象,坚决服从交通管理,配合落实好一路上的疫情防控措施。

  新疆红旗坡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杨博说:“这些果品总价值280万元,表达了阿克苏人民与武汉人民的真挚情谊,期盼他们早日战胜疫情!”

  【一线抗疫群英谱】

  “临时妈妈”让爱不留空白

  光明日报记者 张国圣

  2月13日,正在隔离病房等待检测结果的舒先生和妻子,先后接到家中两个孩子的电话:“爸爸妈妈,现在每天都有叔叔阿姨来照顾我们,你们可以安心隔离检查了。你们要快点好起来,我们想你们了。”

  舒先生家住重庆市九龙坡区文化七村,几天前他和妻子被发现有新冠肺炎疑似症状,很快就被送到了九龙坡区人民医院隔离病房接受核酸检测,家里的两个孩子一下子成了“临时留守儿童”。

  “出门时我们特别发愁,主要是两个孩子放心不下。”舒先生说。听说妇联干部、巾帼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当了两个孩子的“临时妈妈”,每天都去家里看他们,还送去了牛奶、面包等东西,舒先生和妻子心里放心多了。

  疫情防控过程中,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还有因新冠肺炎造成临时监护缺失的儿童,特别需要关心帮助。重庆市妇联及时开展“五送”活动,由各级妇联干部带头,发动妇联执委和巾帼志愿者一起,“不留空白”地给这些儿童送日常关爱、送心理帮扶、送家庭教育、送防疫知识、送暖心慰问,让他们感受到特别的关心帮助。

  在心理关爱方面,重庆市妇联开通心理热线,各区县妇联也整合当地资源为这些孩子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帮扶。垫江县桂阳街道有一个15岁女孩,父母作为密切接触者被隔离后,自己一个人居家隔离时情绪波动大。垫江县妇联执委、桂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罗诗凤获悉后,马上报告给县妇联,由县妇联安排心理咨询师为女孩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她平稳度过了隔离期。

  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涪陵区各级妇联干部和巾帼志愿者陆续给800余名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送去了急需的口罩。收到口罩的张雨涵(化名)特别开心,马上请志愿者教自己怎么佩戴。张雨涵的奶奶说:“家里没有口罩不敢出门,感谢你们专门送过来。”城口县鸡鸣乡妇联主席杨世兰,是散居孤儿亢小志(化名)的“爱心妈妈”。她和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去亢小志家送了口罩,还给两位老人做了简单体检,对房前屋后进行了全面消毒处理。

  结对帮助的妇联“爱心妈妈”们,除了确保帮扶儿童的生活和防疫,还坚持每天走访,每天通过电话或微信与他们聊天,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引导他们和他们的监护人科学预防和应对疫情。一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因为疫情不能外出务工,重庆市妇联和各区县妇联通过送书、网上送课等形式,指导留守儿童父母开展亲子阅读,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璧山区妇联除了给需要特殊关爱的儿童送食品和书籍,还给全区少年儿童写了一封慰问信,信中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往日的宁静。但有许许多多勇敢的医护人员、警察、志愿者叔叔阿姨们,不分昼夜奋斗在抗击疫情一线守护着我们。我们要懂得感恩,勤奋学习,将来好好回报亲人、回报他人、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透过那一厘米的空隙

  光明日报记者 杨珏

  “1个眼罩、1个面屏、2层防护口罩、3个防护帽、4层衣服、5层手套,能隔住病毒,却隔不住我火热的心。看着一位位患者感谢的眼神,出再多的汗都值得。”这是2月5日,山西省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ICU护师田伟,在微信朋友圈写下的一段话。这一天是他进驻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后,正式进入医疗救治工作的第一天。

  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是武汉一所定点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病人的医院,田伟和同事们10人一组,负责50多位重症病人的治疗与护理工作。

  当和同事相互检查完毕,确定防护措施已做好,投入战斗的那一刻,田伟就成了一位能够经得起任何困难考验,全神贯注守护患者生命的战士。

  穿上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在武汉寒冷的天气里,衣服渐渐被汗水洇透,黏在身上;护目镜里的水汽越来越重,汗水浸在护目镜和皮肤接触的地方,蜇得生疼。但这些生理上的不适应都不算什么,对于有着400度近视的田伟来说,工作中最大的障碍是护目镜里升腾的雾气。

  虽然同济医院的老师贴心地给他涂上了防起雾乳剂,但是戴上护目镜不到十分钟,他的眼前已经是一片模糊。作为护士,他要给患者打针、输液、抽血、做血气分析等,戴着几层手套失去手感,已经给扎针带来了很大困难,视野不清晰更是成为巨大的障碍。

  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田伟因为打针“又准又快”常常受到同事和患者的称赞。每逢遇到患者血管见不着又摸不到的情况,他都能顺利完成。如今既没有手感,又视野模糊,该怎么给患者打针呢?在进入病房习惯了里面的温度后,田伟仔细分析现状,摸索办法,发现护目镜的正前方虽然一片模糊,但是左右最边缘处还稍微清晰一点。因此,在给患者打针选择血管的时候,他不断调整面部位置,尽可能透过那一厘米的空隙,再加上以前打针的经验,确定血管的大致位置。就这样,他无论给患者输液、抽血,还是做血气分析,都是“一针见血”。

  有位患者开心地跟田伟说:“小伙子,我本来都做好再挨一针的准备了,没想到你一针就搞定了,还不怎么疼,好样的!”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语,田伟都会说:“谢谢您,我们一起加油!”

  除了要做好医疗护理,田伟和同事们还要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由于症状较重,患者的饮食起居都离不开他们的照顾。面对从未遇到的困难,田伟说:“我们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就是来克服困难的,就是来守护患者的。只要看到更多的患者康复出院、与家人团聚,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90后”所长的坚守

  光明日报记者 张国圣

  2月13日,正在隔离病房等待检测结果的舒先生和妻子,先后接到家中两个孩子的电话:“爸爸妈妈,现在每天都有叔叔阿姨来照顾我们,你们可以安心隔离检查了。你们要快点好起来,我们想你们了。”

  舒先生家住重庆市九龙坡区文化七村,几天前他和妻子被发现有新冠肺炎疑似症状,很快就被送到了九龙坡区人民医院隔离病房接受核酸检测,家里的两个孩子一下子成了“临时留守儿童”。

  “出门时我们特别发愁,主要是两个孩子放心不下。”舒先生说。听说妇联干部、巾帼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当了两个孩子的“临时妈妈”,每天都去家里看他们,还送去了牛奶、面包等东西,舒先生和妻子心里放心多了。

  疫情防控过程中,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还有因新冠肺炎造成临时监护缺失的儿童,特别需要关心帮助。重庆市妇联及时开展“五送”活动,由各级妇联干部带头,发动妇联执委和巾帼志愿者一起,“不留空白”地给这些儿童送日常关爱、送心理帮扶、送家庭教育、送防疫知识、送暖心慰问,让他们感受到特别的关心帮助。

  在心理关爱方面,重庆市妇联开通心理热线,各区县妇联也整合当地资源为这些孩子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帮扶。垫江县桂阳街道有一个15岁女孩,父母作为密切接触者被隔离后,自己一个人居家隔离时情绪波动大。垫江县妇联执委、桂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罗诗凤获悉后,马上报告给县妇联,由县妇联安排心理咨询师为女孩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她平稳度过了隔离期。

  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涪陵区各级妇联干部和巾帼志愿者陆续给800余名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送去了急需的口罩。收到口罩的张雨涵(化名)特别开心,马上请志愿者教自己怎么佩戴。张雨涵的奶奶说:“家里没有口罩不敢出门,感谢你们专门送过来。”城口县鸡鸣乡妇联主席杨世兰,是散居孤儿亢小志(化名)的“爱心妈妈”。她和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去亢小志家送了口罩,还给两位老人做了简单体检,对房前屋后进行了全面消毒处理。

  结对帮助的妇联“爱心妈妈”们,除了确保帮扶儿童的生活和防疫,还坚持每天走访,每天通过电话或微信与他们聊天,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引导他们和他们的监护人科学预防和应对疫情。一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因为疫情不能外出务工,重庆市妇联和各区县妇联通过送书、网上送课等形式,指导留守儿童父母开展亲子阅读,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璧山区妇联除了给需要特殊关爱的儿童送食品和书籍,还给全区少年儿童写了一封慰问信,信中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往日的宁静。但有许许多多勇敢的医护人员、警察、志愿者叔叔阿姨们,不分昼夜奋斗在抗击疫情一线守护着我们。我们要懂得感恩,勤奋学习,将来好好回报亲人、回报他人、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15日 04版)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