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李建斌
“漫步云冈石窟,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神态各异、形象多样的石佛造像,感受北魏大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可以在数字中心,体验高科技带来的视觉冲击。”6月23日下午,刚刚在云冈石窟数字中心体验过VR成像观全景云冈的游客谷向荣告诉记者,云冈石窟是体验感十足的旅游项目,让他对传统文物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有了更新的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过程中,不止一次强调‘保护第一’,明确指出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说,从20世纪70年代“三年修复工程”解决了云冈石窟稳定性问题,到109国道改线解决粉尘污染问题,再到近年来不间断的防渗水、防风化治理工程保护。在做好本体保护的同时,云冈石窟的保护正从文物本体逐渐走向数字化,成立数字中心,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联合,利用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保存石窟测绘与形象数据,开展洞窟复制试验,成功完成第3窟、第12窟、第18窟等比例复制,实现了可拆装、可运输、随时可移动“行走”的云冈石窟,迈出了云冈石窟“行走”世界的第一步,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走出去”的目标。
“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张焯说,数字化保护,云冈先行一步,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云冈石窟的保护也要与时俱进。下一步在继续加强对云冈石窟的精细化保护的基础上,要以国际视野、世界高度,深挖云冈文化艺术内涵推动“云冈学”向纵深发展。目前,云冈石窟研究院已出版《云冈石窟编年史》《云冈石窟词典》等多部著作。特别是2019年,出版20卷本《云冈石窟全集》,全面超越20世纪中叶日本出版的16卷本《云冈石窟》,为国内“云冈学”研究标定出新高度。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25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