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4-09 03: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观察与思考】

  作者:赵林、詹新宇(分别系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经济学院执行院长、特聘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十项工作任务首位,就“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作出进一步部署。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既是强化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更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针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要求,应在以下方面加快产业链布局。

  促进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实现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这与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科技创新高度契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关键。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亟须加大对芯片制造、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研发投入,围绕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畅通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实现创新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广泛应用,降低关键原材料和技术的外部依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使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数智化转型,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效率是衡量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指标,也是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首先,需要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通过标准化、数字化的信息收集与处理流程,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实时性,为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提供支持。其次,强化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利用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打造开放、协同的生态系统,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内部高效配合,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最后,通过集成应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智化技术构建智慧型产业链供应链,显著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效率,助力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优化。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货物流转状态,可以大幅提升物流透明度和追踪能力;依托云计算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即时共享和决策协同;运用机器学习优化运输路线、预测风险,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运用智能机器人技术自动拣选装载货物,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和错误率、提升效率。通过数智化转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效率,不仅可以降低生产运营中的风险与成本,还能够促进产业智能化升级,增强产业链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夯实基础。

  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环境适应性和资源利用效率。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通过开发和推广绿色技术,如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材料、清洁生产技术等,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再利用。通过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如发展绿色制造、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等,优化产业布局,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提升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此外,绿色发展不仅体现在生产过程和产品本身的绿色化,还包括企业管理和整个供应链物流的绿色运作模式,如采用环境友好的物流和包装,实施绿色采购政策,鼓励消费者选择绿色产品等。通过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可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面对环境变化时的韧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加快产业融合与新业态培育,增强产业链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推动产业交叉融合,整合不同产业链信息、资源和技术,培育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催生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和新模式,是提升产业链韧性的重要内容。例如,智能制造的新理念正是来源于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转型,促进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不仅如此,产业融合与新业态的发展也能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创造新的市场机遇,使其在创新中找到增长点,从而增强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通过加快产业融合与新业态培育,新兴产业壮大与传统产业转型将形成合力,共同强化产业链韧性,丰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

  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和灾后恢复机制,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对外部风险的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近年来,贸易保护、地缘政治等外部冲突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构成较大威胁,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也暴露出我国既有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短板。为此,应通过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应急资源配置,提高应急响应速度,促进关键信息的快速流通和共享。同时,强化灾后恢复机制,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灾后恢复能力,如快速修复生产设施、保障关键产业链供应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灵活的供应链管理策略等。通过建立有效应急管理和灾后恢复机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可以为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生产生活有序运行、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提供坚实保障。

  (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要求与制度保障研究”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09日 11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