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韩业庭
日前,《笑傲江湖》《喋血双雄》《龙虎风云》等一批经过修复的经典港片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上映,这是“经典香港电影修复计划”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观众惊奇地发现,修复后的影片不仅没有划痕、噪点等老电影身上常见的“毛病”,而且质量比原片高很多,比如没有了威亚,色彩更亮,非常符合如今观众的观看习惯。
2023年8月,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抖音、火山引擎共同发起“经典香港电影修复计划”,打算修复100部经典港片。当时,业界预计要完成这项工作,至少需要三五年时间。但实际上,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项目团队就完成了修复工作。原来,修复人员引入了人工智能修复技术——10部是“人工+人工智能”精修,90部主要由人工智能修复。
电影修复由意大利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付诸实施。最初,修复电影像修复文物一样全靠人工,修一部片子可能要花费几百万元、几年时间,效率极低。如今,利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修复效率大幅提升,“可以一键让老片焕新”。
中国电影资料馆制作部修复师王峥全程参与了100部港片的修复工作。他向记者介绍了修复这些香港老电影的具体流程:拿到一部待修复的影片,修复师和技术人员首先会一起分析评估,那些采用人工修复效果更好的画质问题归修复师,重复性的、“耗人”的画质问题,由算法工程师利用视觉大模型技术,将算法识别出来的画面中的划痕、脏点,一次性去除。双方还会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大银幕上复盘修复效果。这种情况下,修复师能省下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更复杂的画质问题。
“人工智能也能解决修复师难以处理的问题,比如智能插帧技术,通过对比前后帧内容生成中间帧,能让24帧的打戏变成48帧。”算法工程师张港介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修复后的4K版《A计划》清晰呈现了狄威“乌龙绞柱”动作中的“缴械踢”细节,《飞鹰计划》结尾的成龙经典打斗画面更加顺滑流畅。
张港说,技术团队不断优化视觉大模型,通过模型结构引入时序模块、训练和推理策略优化、建设大模型画质插件能力,让画面更清晰,修复更自然。当然,修复效率也大幅提升,一部2小时的片子,一台机器单次修复从18个小时缩短到5个小时左右。
不过,现代技术介入电影修复,也带来“完美”与“真实”的冲突。比如,一些老电影画面不够清晰,本身是那个时代电影摄制技术的真实体现,今天用人工智能技术把影片画面修得十分清晰,会让今天和以后的观众看不到当年影片的真实样貌甚至产生误解。又比如,一些导演在用光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电影修复中,把光线调整得很亮,虽然更适合现代观众的观赏习惯,但有可能破坏导演的艺术风格。
不过,要在“完美”与“真实”之间取得平衡十分困难。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墨认为,修旧如旧、保存电影档案应是电影修复的第一原则。在此基础上,可以尽可能地贴近现代观众的观影习惯,修掉所谓的“瑕疵”。
“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修复电影时,需要设定一个‘技术边界’和‘伦理边界’。”陈墨说,修复的瑕疵如果不影响作品的艺术风格且需要大量重复性劳动,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否则,就要慎重。
陈墨建议,修复影片之前,修复师一定要跟导演等著作权人提前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哪些地方他们愿意修改,哪些地方他们不愿意修改,这是电影修复工作的原则之一。
为了在“完美”与“真实”之间取得平衡,陈墨建议今后在修复老电影时,可以修两个版本:A版本尽可能坚持“真实”原则,留在库房当档案;B版本可以修得“完美”一些,以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习惯,满足他们的观赏需求。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26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