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专家视点】
作者:方旭(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分中心研究员)
“长江上游地区”指的是从长江发源地到干流湖北宜昌段,占长江流域面积的58.9%,被誉为“中国半壁江山的水塔”“未来气候变化的晴雨表”,素有绿色生态屏障之称。
长江上游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是中下游地区的天然屏障,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约9959亿立方米,占全国的36%,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守好长江水资源安全底线,直接影响长江中下游4亿人口的水安全。
曾经,局部水环境质量降低、水生态系统受损、水土流失加剧、重要湿地萎缩,以及环境污染风险加大等问题,给长江带来了沉重的生态负担。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就是要在长江上游地区建设一个具有良性生态功能的巨型生态系统,以保护和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出发,开展长江生态环境大普查,系统梳理和掌握各类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做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又实施了“综合监测、系统预警、源头治理”,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做到“治未病”。
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就是要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短视做法,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新发展理念。要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辩证关系。既要紧盯经济发展新阶段、科技发展新前沿,毫不动摇把培育发展新动能作为打造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又要坚定不移把破除旧动能作为增添发展新动能、厚植整体实力的重要内容,积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长江经济带覆盖全国21%的国土面积,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涉及9省2市,承载超过全国40%的人口和地区经济总量,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就要以新质生产力促进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复的老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粗放增长,而是更加自觉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育绿色文化,引导全社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全民参与、共同践行的绿色生活新风尚,为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4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