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评论员
经春入夏,草木生长。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全世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同聚一堂,共襄盛举。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阐述了“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描绘了亚洲人民的3个期待,把握大势、顺应潮流,为面向未来、努力把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提出4点远见卓识的主张。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是当前世界各国所共同享有的发展大背景,交流与融合是当前世界发展的主声浪。但是,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因而,同心聚力、交融互通、共同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危机和挑战就显得更为重要。
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现在,“一带一路”“两廊一圈”“欧亚经济联盟”等拓展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途径,各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历史无数次证明,只有交流、合作才能促进文明的进步,人类才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我们必须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更好地应对共同的挑战。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断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有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走向未来的脚步就会更坚定、更有力。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诚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我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最吸引我的就是韵味不同的文明,如中亚的古城撒马尔罕、埃及的卢克索神庙、新加坡的圣淘沙、泰国的曼谷玉佛寺、希腊的雅典卫城等。”人类所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正是因为多种多样的人类文明,而华光溢彩、绚丽多姿。“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就是这样一个契机,推动亚洲各国人民进一步互相了解,推动不同文化形态加深交流互鉴,为面向未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