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聚焦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聚焦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11-26 04:1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聚焦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编者按

  11月21日至24日,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长三角文博会在上海举办。

聚焦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第二届文博会上,江苏展区内的“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馆”吸引众多观众前来打卡。光明日报记者 张春雷摄/光明图片

  文博会上,长三角三省一市展区亮点纷呈。上海展区内,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大放异彩,吸引众多观众前来打卡;江苏展区内,“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馆”,让流淌千年的大运河焕发新活力;浙江展区探索“文化+演艺”“影视+旅游”等文旅融合新模式;安徽展区内,文博文创、文房四宝、竹雕彩陶等产品引人入胜。今天,本版回顾长三角三省一市在文博会上的风采,展示文博会的丰硕成果。

 

安徽:“文化皖军”闪亮文博会

光明日报记者 常河

  承载着传统文化内蕴的文房四宝、作为“非遗”被保护传承的“徽州三雕”、来自“中国声谷”可以语音输入的鼠标、一键编辑出版的“微信书”……当底蕴深厚的文化与亮眼的科技创新这两张安徽名片以交融的方式呈现在第二届长三角文博会上时,“徽文化”既展示了自身的强劲实力和崭新形象,又丰富了长三角一体化的文化长廊。

  让懂图书馆的人建设,让爱图书馆的人管理,让不去图书馆的人爱上图书馆。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在展会上亮出的“成绩单”背后,是他们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探索和创新。“通过为政府提供公共图书馆全产业链服务,集团开发出了文化企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新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既盘活了资源,又解放了‘双手’。”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六安市图书馆自今年6月底试运营,各项数据名列全省市级图书馆第一。

聚焦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第二届文博会黄山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展位,参观者在挑选制作精良的徽笔。光明日报记者 唐一歌摄/光明图片

聚焦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第二届文博会上,安徽一文化企业负责人在向观众介绍产品。

  由安徽出版集团旗下时代数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时光流影”平台,让现场观众叹为观止。“这是一个集记录、整理、印刷、寄送于一体的文化平台。”该公司董事长王能玉告诉记者,用户只需登录平台上传日常生活的图文,通过“一键成书”技术自动完成最优排版,个性化定制印刷,单本或批量寄送,整个过程在10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记者看到,不到20分钟,先后有6名观众登记下单。

  作为文化旅游大省,安徽在此次文博会上集中展示了一批文博文创、文房四宝、竹雕彩陶、剪纸柳编等独具安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工艺美术精品和非遗传承创新作品。以“道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让文人的书案又多了几分情趣;古朴敦厚的界首彩陶和寿州陶瓷,诉说着千年淮河的润泽;传统徽州的漆器、徽墨、徽笔、歙砚和徽州竹雕五大类产品在徽派建筑特有的“马头墙”背景上亮相,带来烟雨江南的气韵……

  “把博物馆带回家。”在安徽博物院展区,一位参观者正现场体验拓印技术。安徽博物院提供了镇馆之宝的图像供参观者拓印,完成之后参观者还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免费带回家。该馆展出的“画魂玉良”系列文创产品更是受到了很多女性参观者的喜爱。几位观众买了印有潘玉良画作的手拿包后,直呼“性价比超高”。

  此次文博会,安徽省参展面积2324平方米,是目前该省文化产业组团参展面积最大、参展企业最多、科技含量最高、活动载体最丰富的一次。

  “安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4%、占比跃居中部地区第1位,安徽出版集团、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均是第10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虞爱华说,“一体化不是一样化,协同发展也不是同质发展,而是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安徽将更好参与长三角文化协同合作,引领安徽文化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上海:让教育赋能文创

光明日报记者 孟歆迪 曹继军

  上海交通大学AI-ART团队使用GAN模型(生成对抗模型),让AI可以按照指定风格完成原创的绘画作品;上海音乐学院通过计算机实时处理和润色现场演奏;上海戏剧学院将精彩的戏曲表演和木偶戏《戏耍佛珠》带到了展会上……

聚焦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上海博物馆在第二届文博会上展示的“宋徽宗的人文世界”文创产品。光明日报记者 张春雷摄/光明图片

聚焦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第二届文博会上海松江区展位,传承人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顾绣。光明日报记者 唐一歌摄/光明图片

  在本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上海文创教育展区格外引人注目,其展示的海内外高校文创教育特色成果,为文博会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亮丽风景线。

  上海文创教育展区由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组展,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佛罗里达大学、伦敦国王学院、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等二十余所海内外高校共同参展。参展高校带来了独具本校特色的文创教育成果,让观众们得以充分体验艺术、设计、电影和音乐等不同文创教育领域的累累硕果。

  除了独具亮点的文创教育展品外,各高校还在展区专门开设了文创体验课堂、工作坊、文化科技实验室等。这些在长期教学和实践摸索过程中打造的新颖教材和创意课程,让现场观众近距离地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上海文创教育:来自上海交大文创学院的周斌教授将自己在美国、欧洲传播书法艺术的体验课堂搬进了文博会展区,展现了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东华大学则将迷你皮革手工作坊搬进了文博会,让现场观众“大显身手”;正在上海交大文创学院驻地创作的西班牙艺术访问学者和美国陶瓷艺术家也分别带领观众们体验当代的艺术创作课程……

  文创教育展区总策展人、上海交大文创学院院长张伟民说:“一座城市的创造力,离不开一流人才的积聚,一个产业的繁荣发展,更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传统学科不同的是,文创类学科最终立足于产业,更需要以国际视野、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的教育体系赋能文创产业。”

  记者了解到,为帮助高校携手企业破题文创教育课堂“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等教学痛点,文创教育展区还特别打造了产教融合直播间,让学子有了与专家学者、产业大咖直接对话的机会。高校与产业携手合作,打通了课堂和产业之间的通道,使文创学子走出了校园,产业也能汲取新鲜血液,实现双赢。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鼓励学生展开古镇文化传播的实践项目,已先后在浙江安吉、上海泗泾等地,针对乡村振兴展开探索实践,设计相关文化传播项目;上海交大文创学院的《文创产业调研》课程更是直接将文创课堂搬进了企业,同学们可以实地调研沪上知名文创产业,并与产业负责人展开直接对话,深入了解行业动态,拓宽视野的同时,也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课程的开展,不但解决了高校教育脱离实践的弊病,也为文创课堂的优化拓展提供了更具创意的解决思路和创新模式。

 

江苏:“文化+”释放发展新活力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无锡清名桥运河两岸,民居错落有致,烟火气息扑面而来;宿迁运河大桥下,千吨级的货船川流不息,运河至今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作用……11月21日,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开幕,江苏省搭建的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馆成为网红打卡地,让观众身临其境。

聚焦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第二届文博会上,非遗传承人在展示海派葫芦艺术雕刻技艺。

  今年7月被列为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的大运河江苏段,沿岸八个城市都部署了4K高清摄像头,体验馆通过中国移动5G信号,把运河美景实时传输到第二届长三角文博会现场。这8个取景地分别为苏州盘门、无锡清名桥、常州青果巷、镇江谏壁船闸、扬州三湾、淮安中洲岛、宿迁运河大桥、徐州窑湾古镇,它们不仅是当地的标志性景观区,也都与大运河息息相关。

  本届长三角文博会,江苏参展面积3900平方米,参展企业、单位近140家,综合发展、文化科技融合、文旅融合、创意生活、博物馆、影视传媒等六大展区,全方位展示了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风貌。

  作为大运河的发源地,江苏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建设为牵引,不断放大大运河IP的产业带动作用,着力打造高显示度的文化标识和亮丽的文化名片。综合发展区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展示主题,展示了最新出版的9卷本1400万字的《中国运河志》、运河美术长卷、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Logo系列文创产品、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运河宴、运河老字号企业等内容。

  文博会上“最重”的展品当属南京十竹斋实景版的《千里江山图》,光是来自无锡的太湖石就用了3吨。十竹斋严格按古画叠山理水,使平面的古画变成立体的景观。为模拟孔雀石的亮蓝,设计师在涂料中加了金粉,为模拟绿铜矿的翠绿,工作人员从青城山空运来鹿角蕨。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实景是为了烘托展览的微缩版《千里江山图》,3D打印的山体涂上了传统国画的矿物颜料,通过磁悬浮技术,微缩景观梦幻般地飘浮在空中,这时传统成了背景,创新成为主角,以令人惊叹的作品诠释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文化与科技相融,充分展示了江苏新型文化业态发展的新趋势。占地560平方米的文化科技融合板块,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手段,展示了江苏有线家庭沉浸式体验中心、智能乐器等高端文化装备制造、十竹斋《千里江山图》实景展示等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并呼应该板块设置的电竞区,推出一批富有活力的游戏电竞企业。

  “小微,小微,请拉开窗帘”,话音刚落,窗帘就缓缓打开了。在家庭沉浸式体验中心,智慧家居让“君子动口不动手”成为现实。江苏有线市场管理部负责人介绍:“展厅里的音箱就是一个AI智能音箱机顶盒,它不仅可以播放音乐、查天气,还可以连接智能家电,让家人所说即可用。”

  在江苏影视基地联盟展位,有一间挂着“绿幕”的摄影棚,参观者只需站在“绿幕”前做出各种表情和动作,技术人员便可运用虚拟拍摄技术营造出逼真震撼的电影特效,这给参观者带来了特别的体验。

  近年来,江苏出台促进文化科技融合20条政策措施,推动文化科技项目纳入省财政科技扶持计划,共组织实施重点项目近500个,资助经费8.93亿元,累计认定392家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南京、苏州、无锡、常州获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透露,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规上企业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二位,通过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突出“文化+”战略激发文旅融合发展新活力。到2022年,江苏将基本建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成为全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

 

浙江:科技助力文化“出彩出新”

光明日报记者 陆健

  徜徉在第二届长三角文博会的展厅,各式各样的高科技令人目不暇接:数字出版、数字阅读、全息设备已不算时髦,5G、4K、VR、AR高频出现,组团参展的浙江文化企业拿出他们最前沿、最具科技感的文化产品与沪、苏、皖同行一起亮相,吹响了长三角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集结号”。

  浙江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据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介绍,目前,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和生产力指数位居全国第4位,影响力指数位居全国第3位,浙江文化产业已跻身“万亿级产业”,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届文博会,浙江展陈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共130家企业参展,其中既有各领域的骨干龙头企业,也有成长型企业,包括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全国文化企业30强”,大丰实业等11家上市文化企业。参展“浙军”覆盖了展会几大展区:影视产业组、数字文化产业组、动漫游戏产业组、创意设计组等,突出展示了浙江在重点文化产业领域的发展优势和亮点。

  智能共享书屋、AR创意拼图、良渚文化IP开发平台……流连130个浙江展位,无论是瓯绣、夹缬等非遗技艺的时尚转化,还是浙报传媒、咪咕数媒的文化科技融合产品,都在向观众展现“文化+互联网科技”的“浙江模式”。

  “很多人对我们公司不熟悉,但大家一定看过我们做的作品,21年来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所有的舞台、灯光、音视频系统都是我们做的。”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丰华说,如今公司正在尝试用“文化+科技”为夜经济作贡献,比如临安区苕溪光影秀,是用裸眼3D技术再现城市经典文化,开放当日即吸引6万人观看。

  一片薄膜能否投射出三维世界?宁波维真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文博会带来一款科技含量十足的产品——裸眼3D偏光膜。“只要给LED显示屏贴上这层膜,佩戴一副眼镜就能看到3D画面,甚至可将任何一部老电影变成3D效果。”维真显示董事长顾开宇表示,公司今后的目标就是为“中国创造”添砖加瓦,让中国品牌从长三角走向全球。

  浙江目前有3000多家影视制作机构,浙产电影、电视剧每年分别达100部、50部以上,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投资打造《集结号》《红海行动》等口碑好剧的东海电影、华策影视、华谊兄弟等几大行业翘楚组成了浙江影视企业团联合参展,充分展现出浙江作为中国影视产业副中心的实力与魄力。

  在文博会期间,“华策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项目举行企业签约仪式。这个影视中心是响应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在上海落地的重点影视科技产业项目。今年5月,国内唯一一个以文化出口为导向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园区——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启用。华策影视集团总裁赵依芳表示,“华策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将充分发挥与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的联动优势,利用海外展示和国际交流功能,真正有效实现长三角影视资源的集聚整合。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26日 07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