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绍兴文理学院: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绍兴文理学院: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12-06 03:2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陆健 严红枫

  “教育内容:孝心、上进、诚实、认真;教学方法:显性插播、隐性植入……”“C语言”课程专业教师沈红卫教授完成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并详细阐释、工整批注,然后认真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一张3页纸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蕴含着一位专业教师对立德树人的深入思考。在绍兴文理学院,每一位教师都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梳理出3至5条所授课程的“思政元素”,填写“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并在课堂教学中施行。

  走进校园,记者感受到这里的思政教育,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实践体验、润物无声的文化滋养。“从课堂到宿舍,从线下到线上,学校整合所有资源,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校党委书记汪俊昌说,通过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密钥,推动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使专任教师具有思政意识和协同育人理念,教职工履行思政工作职责,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把“三全育人”真正落到了实处。

  为了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学校实施的“课程思政”行动计划,提出了“三个百分百全覆盖”的工作要求,即明确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功能,落实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职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打造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

  “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消弭了思政课与专业课在育人功能上的分离。每位教师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通过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校党委副书记沈赤说,“启明心智、引导三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

  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师资力量普遍不足的困境,学校两年前主动引入浙报绍兴分社,以“时事播报+新闻延伸阅读”为形式,将“互联网+”概念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以喜闻乐见的视听同步播报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政策、方略,构建大思政教育教学格局。

  “时政进校园”栏目通过进实践课堂、进二级学院公众号、进书院、进师生手机,构建起一张全覆盖宣传网络,此举有效提高了形势政策课教学内容契合度。通过收看一档视频节目,使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高涨,思想政治课课堂也就‘活’起来了。”

  寝室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场域。9年前,该校就启动了学生公寓书院制改革,陆续将学生公寓改造为“十大书院”,其核心是以转变传统学生公寓生活住宿功能为切入点,赋予书院管理新的要求和内涵。

  聘请专家教授担任书院院长,每个书院打造六室两房育人阵地,系统构建文明寝室创建评比机制,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寝室制度,开展教师进社区指导学生学业活动,实施领导干部教师与学生“相约星期三”制度,打造公寓文化长廊,建设书院学生议事会……多措并举之下,学校将思政教育平台建到了学生宿舍里,打通了思政育人的“最后一公里”,让学生寝室的每个角落都浸润于教育关爱之中。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6日 08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