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他们 为了一个共同目标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他们 为了一个共同目标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2-13 04: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

  武汉,千条线拧成一股绳

  光明日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开栏的话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武汉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这座经历过辛亥炮火、抗日烽烟、特大洪水等重重历史考验的城市,此刻正处在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胶着对垒的关键时刻,进行着一场命运攸关的卓绝斗争。这里的人民向险而行,在痛苦与坚韧中,在顽强阻击与八方驰援中,诠释新时代“英雄”的定义。从今天起,《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栏目将带您走进武汉现场,记录武汉时间,书写这座城市记忆中荡气回肠的篇章。

他们 为了一个共同目标

2月8日,从空中俯瞰武汉金银潭医院。 新华社记者 李贺摄

他们 为了一个共同目标

2月9日,武汉市江岸区花桥街道志愿者在对街区进行消杀作业。新华社记者 程敏摄

他们 为了一个共同目标

  2月7日,武汉西城壕社区网格员黄丽芳(左二)与志愿者柳莹(右二)、张琦(右一)为空巢老人送菜。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他们 为了一个共同目标

  2月12日,云南省对口支援湖北咸宁医疗队踏上征程。此次出征的医疗队包括来自昆明、红河、大理、曲靖、楚雄等地多所医疗机构的350余名医护人员。此前,云南已派出两批医疗队分赴抗疫一线。图为医疗队队员在昆明长水机场准备登机出发。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摄

  听说武汉市洪山区设置的宜尔客隔离点需要医务人员时,华中农业大学校医院护士姚婷一路小跑,到单位第一个报名参加,她的理由很简单:“我是党员,这个时候必须冲在前面。”

  宜尔客隔离点集中了50多位疑似患者,新送入的患者需要连续做两次核酸检测。给疑似新冠肺炎的患者“采集咽拭子”样本是隔离点感染风险最大的工作,但姚婷再一次冲在了前面。

  “采集过程中,患者的一个张嘴或咳嗽的动作,将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气溶胶,短短十几秒的操作,医护人员却面临着很大的感染风险。”与她共事的医生张华卫说。

  有网友留言说,疫情来了“我们一起抗,一起扛”!在武汉,处处涌动着一股股平凡的力量,他们的目标一致,那就是,早日战胜疫情。

  一大早,作为一名下沉到社区的志愿者,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刘光明正在中南路街百瑞景社区挨家挨户地排查“四类”人员。此时,他的妻子,作为湖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呼吸1科护士,正在病房身处战“疫”第一线。

  “我们的目标是做到‘不漏一人’。”他说,按照以社区网格为基础单元排查“四类”人员的工作要求,进行“拉网式”排查,“希望疫情能早点结束,让更多的像我们这样的小家,能够早日团圆”。

  在武汉,有一个现象,志愿者已经成为一个模糊的身份概念。在社区,不少居民自发地承担工作,共同守护家园。在武汉开发区沌口街,600余名群众志愿者主动参与起值守小区卡口、劝导戴口罩、测量体温等疫情防控工作。

  东荆社区居民邓金刚,从大年三十至今一直参与防疫工作;全力南社区红色物业副经理张超超为了确保社区发热人员居住楼栋消毒到位,坚持一个人上阵完成每天的消杀工作;曹庄工贸公司倪军身在广州,心系沌口,捐赠10万只口罩用于家乡疫情防控。

  武汉,正在把每一股细小的力量,拧成一股绳,背后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沌口街各社区组建了宣传发动、设卡测温、信息排查的临时党小组125个,全街有1091名党员主动参与到抗疫防疫工作中。

  在武汉,不同领域的党员力量正在下沉。“社区一线工作人员,他们长期面对群众的不稳定情绪,很容易产生倦怠感和无助感,这是当前最重要也是最急需援助的群体。”武汉市委党校教师、志愿者姜海介绍,武汉市委党校机关党委迅速集合5名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党员教师,组成抗疫心理咨询志愿服务团队,为社区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在武汉防控一线,还有一群市民熟悉的陌生人,正在默默地守护这座城市。前几天,青山区厂前街李家湾有人报警,称发现一名中年男子倒在路边。青山区分局厂前街派出所民警杨荣东、张应森迅速前往搜寻,发现一名50多岁的男子昏倒在李家湾铁路旁的一块菜地里。检查其随身物品,民警从居住证上才知晓他的名字叫漆某某。民警一面快速联系其家人,一面通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前来诊断,初步判断这名病人癫痫发作,同时伴有发热。

  由于120急救车无法开进现场,两位民警找来废弃木门当担架,与街道、社区干部群众一起顶着风险将男子平稳地放至木门上,抬行1000多米,放上救护车,送往武钢总医院救治。

  社区里的事儿,看似都不大,但在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居民生活时常会遇到种种难题。正如一位民警所言:“别担心,我们就驻守在社区,一起守护咱们的家!”

  每一个个体,都紧紧地联系着大家,这个英雄的城市有英雄的人民。一位青年志愿者告诉记者:“守护武汉的平凡力量,让人踏实。谢谢你,每一个平凡人。”

  (光明日报武汉2月12日电 报道组成员:光明日报记者章正、晋浩天、李盛明、卢璐、张锐 光明网记者李政葳)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千里之外为火神山、雷神山造房子

  光明日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艳辉

  2月4日上午9时,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始收治首批患者。听到这个消息,河北省唐山市鑫顺鸿源装配式房屋有限公司总经理史亚钊松了一口气:“太好了,武汉患者住进我们造的房子里,能得到更好救治,我们为抗击疫情出了力!”

  自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刚刚破土动工那一刻起,全国数千万“云监工”实时关注它的一举一动。在视野之外,河北唐山这家企业作为“幕后英雄”也使尽了浑身解数,与现场建设者一道诠释着“中国速度”。

  1月26日,大年初二,史亚钊得知武汉要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迅速采购原料,联系工人,寻找物流,赶制了价值50多万元的装配房,连夜发车捐赠给武汉。“唐山大地震时,全国各地纷纷援助。现在湖北出现疫情,我们唐山人也得帮一把!”

  大年初三,武汉方面联系厂方订购装配房。材料短缺,人员不足,但史亚钊决定立即复工,所有上涨成本由自己负担。面临假期返程人员少、工作负荷大等实际困难,当地镇政府协调从周边招聘焊工和普工,很快集结60多名工人确保生产设备全力运转。

  “非常时期,抢出来的都是救命时间,我们必须开足马力超常生产!”史亚钊说,以前一班工人每天最多生产30套装配房,现在两班工人24小时加班,每天生产60套。自复工以来,他每天都在公司盯守,保证了该公司为武汉雷神山和黄冈“小汤山”医院量身打造的600套装配房已如期交付。2月4日,他又接到追加订单的电话,“我们尽最大努力赶工,争取提前供货!”史亚钊说。

  新型建材和装配式住宅是唐山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位于芦台经济开发区的河北浩石集成房屋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工人正在焊接、打磨、喷漆、要件装修、整体组装等生产线上各自忙碌。公司总经理高峰说,他们早在除夕就已复工,每天能生产房屋40套,迅速交付火神山医院150套。这些装配房的最大特点就是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每套面积18平方米,带装修,只需要配备床、卫浴等设施,接上电就能投入使用。

  开辟援鄂战疫的“钢铁运输线”

  光明日报记者 马荣瑞 常河

  1月28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芜湖西站接到通知,将一批面包、方便面、饼干等食品紧急运往武汉。经调度部门紧急调度集装箱,配空车辆。13时,41251次货物直达列车从芜湖西站开往武汉!

  1月29日23时,安徽省紧急调配138箱5200套防护服,搭乘52985次货物列车发往武汉市。选车对位、清扫车体、物资装载、联系挂运……从物资到达至列车牵引出站,合肥货运中心仅用时40分钟,列车一路绿灯,开赴武汉!

  2月9日,安徽省第三批援助湖北抗疫医疗队从合肥奔赴武汉。合肥站为301名医护人员开辟绿色通道,临时调整列车停靠站台,并抽调力量搬运随车医疗专用物资,保障医疗团队驰援武汉!

  2月12日16:30,装运20吨“爱心面包”的集装箱,搭载42926次货物列车,从安徽滁州北站紧急驶向武汉!

  “疫情没有区域界限,防控就是一场团体战、立体战。”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长三角人流密集,春节期间,铁路正常每天开行的客车超过1000对,日均发送旅客量逾200万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采取多种措施,实行站车联防联控。

  在安徽,合肥、阜阳等地客运站设置了旅客测温服务点,蚌埠站和蚌埠南站在缺乏技术人员指导的情况下,由党员干部带头,连续奋战5小时安装调试完成4台红外线测温设备。通过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范网络,护卫旅客生命安全。

  1月27日,国铁集团决定,将原武昌南机务段值乘合武线、京广线合肥(南)至长沙南方向直达15对动车组,调整交由合肥、上海等机务段司机担当。其中,从合肥驾驶动车组列车直通长沙,司机单趟行程750公里,途中行车最长达4小时。接到命令不到一天,合肥机务段有132名职工报名参加驰援武汉特殊值乘,68名动车组司机递交“请战书”。最终,以党员为骨干的25名动车组司机、15名管理人员组成了武汉突击队。

  疫情就是命令,疫区就是战场。据统计,从1月24日至2月11日,长三角铁路已累计运输保障三省一市援助湖北医务人员26批次、1171人,运送疫情防控物资设备1318批次、1645吨,开辟出一条“钢铁运输线”。

  【一线抗疫群英谱】

  第一次和爱人一起上战场

  光明日报记者 章文 光明日报通讯员 丛墨涵

  1月24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身着迷彩的队员成为2020年除夕夜“最美逆行者”。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门诊部主任仲月霞背起行囊走在行进队伍中,她和爱人王新相视一眼,两人比了个胜利的手势,一起登机奔赴武汉。

  唐都医院1月22日被陕西省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第一批定点医院的第一梯队。经历过援非抗埃、抗击非典、腺病毒救治等十几次重大任务的仲月霞,毫不犹豫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1月24日凌晨4点多,仲月霞接到紧急出征命令,同是军人的丈夫王新立刻起床帮她收拾行囊。作为唐都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的他,已经习惯妻子多年的紧急出征。王新一边往仲月霞行囊里塞酒精,一边叮嘱:“照顾好自己。家里放心,天亮了我去给咱爸上坟,再把妈接回家过除夕。”王新知道,岳父去世没多久,85岁的岳母身体不好。无需嘱托,陪好老人是夫妻的默契。

  天未亮,仲月霞已经背上行囊去科里再转一圈。王新打开手机,在群里落实科室人员休假情况。突然一则消息跳出,“发热咳嗽并非新冠肺炎唯一首发症状,还存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症状。”他没有片刻犹豫,立即拨通电话向组织提出申请加入医疗队。作为国内消化病学方面的专家,他希望能尽一份力阻击疫魔。

  除夕当晚,王新和仲月霞携手踏上武汉,并肩战斗在前线。仲月霞笑着说:“工作30多年,这是第一次和爱人一起上战场,今年我们也算过了个团圆年。”

  虽然同在一支医疗队,战斗在同一家医院,夫妻俩却忙得碰不上面。作为医疗队管理团队的主力,仲月霞主要负责规范救治流程和培训医护人员。和队友到达之后,她立刻与对口支援单位进行对接,了解医院布局、人员配备、物资装备情况,清点分发防护用品,同时对队员展开防护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善防护流程。身为护理组组长,她还承担着病区的护理任务,和队员们一起科学救治、精心护理。

  王新是医疗队专家组成员,全力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他和唐都医院呼吸内科傅恩清教授一起负责进驻医院一层隔离病区,每一张床前都要仔细查看患者情况,并根据病情的程度指导制定方案。等查看完病情,近4个小时就过去了。人累得几乎虚脱,但王新一脸坚定:“虽然任务艰巨,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健康保卫战。”

  日夜奋战,仲月霞与王新偶尔能碰到,他们虽顾不上说话,但一个眼神就能读出对方心中的关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夫妻并肩,成为武汉前线一道动人的风景。

  疾控人的“速度”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光明日报通讯员 孙谦

  防疫,就是战役。

  新冠肺炎是一个我们不知道底细的敌人。在这场战“疫”中,从事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疾控人,就是前沿阵地上的“侦察兵”,他们必须尽快摸清敌情,及时为“指挥部”提供情报。

  2月7日晚21:04,山东东营市疫情处置办公室疫情防治组接到东营胜利机场情况通报:1月22日HU7640武汉—三亚航班一名旅客被确诊为新冠肺炎,该航班始发站为东营胜利机场,东营—三亚航班旅客49人与该旅客同机航班到达,请予以核查。

  接到通报后,市疫情处置办公室疫情防治组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综合协调组和有关领导。反馈名单仅有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市疫情处置办公室立即启动联动机制,由市公安局通过大数据查找49名旅客住址及联系方式。

  2月7日21:40,市疾控中心迅速做好应急准备。市及东营区、垦利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疾控机构集结32人,组建了4支流行病学调查队伍。

  2月8日00:28分,市疾控中心接到了市公安局协查的旅客反馈信息,立即分析旅客具体信息,将涉及人员名单按居住地传达到各相关县区,各县区疾控机构立刻连夜进行调查。

  因为涉及人员众多,身份信息需要一一核实,加上已经是凌晨,调查核实难度较大,中间发现旅客地址信息不实的,还要反复对接公安部门,确保一个不漏全覆盖。

  与时间赛跑。

  2月8日12:15,流调组完成全部49名密切接触者的信息核查工作,除2人未回东营外,其余47人均完成流行病学调查。

  2月8日15:50,47名密切接触者全部完成核酸检测采样,中心微生物检验科争分夺秒,立刻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2月8日21:30,47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全部完成,均为新型冠状病毒阴性。

  从2月7日21:40,到2月8日21:30,一天,24小时,疾控人争分夺秒、昼夜奋战,全面完成47名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和核酸检测工作,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实现了应检尽检,打赢了一场漂亮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大年初三,他倒在了防疫第一线

  光明日报记者 高建进

  今年50岁的陈忠俤是福建省罗源县鉴江村党总支书记。大年初三这天,连续多日奋战在基层防疫第一线的他,因劳累过度昏倒在村部,导致脑部血管破裂被送往医院紧急抢救。

  1月23日是农历腊月廿九。陈忠俤接到消息,罗源发现一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疑似病例(24日被确诊),鉴江村村民郑某与患者乘同列动车返乡,已回到村里。陈忠俤立即组织人员上门,劝说郑某前往县级隔离点隔离观察,但对方并不配合,说什么也要在村里过年。陈忠俤在郑某家里一直待到深夜12时,反复劝说,并承诺保障他们一家的正常生活。在他的耐心劝导下,除夕下午6时,郑某和老伴儿同意前往县级隔离点。

  鉴江村人口集中,户籍人口6017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集中,疫情防控工作难度非常大。作为老党员,陈忠俤深知守土有责的重要性,全力以赴落实上级的要求:24小时值班、组建3支党员先锋队入户摸排、发放宣传单、通过村村通广播进行宣传……

  鉴江村沿海养殖户较多,人员结构复杂,陈忠俤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对上岸人员及滞留渔排的外来务工者进行逐一摸排,为疫情防控后续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他还在村部设立信息反馈专线,既能及时收集信息,也能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就这样,陈忠俤一直忙到正月初三,5天没有睡过一个整觉。村里防控疫情的举措见效了,但他自己却倒下了。

  “老陈2012年做过脑部手术,但做起事来总是拼尽全力,丝毫不顾及身体。”村主任林建标回忆,陈忠俤一直以来工作都很认真拼命,建设美丽乡村、抓自来水管网等项目,他总是雷厉风行,一刻也闲不下。

  鉴江镇党委书记辛捷说,多年的共事,让大家都很佩服陈忠俤。“把任何事情交给他,我们都很放心。”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13日 04版)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