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生态观察】
作者:刘旭(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周庆华(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为秦巴山脉区域生态绿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从2015年开始,中国工程院围绕秦巴山脉生态绿色发展持续开展战略研究,探讨了生态治理的新思路与新路径。
西安浐灞生态区世博园 新华社发
生态高地与经济洼地反差强烈
秦巴山脉名山林立、气势雄浑、植被优良、雨量充沛,区域内分布3000余种种子植物和400多种野生动物,为我国黄河、长江、淮河三大流域提供了水源保障,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区,被称为中国的“中央水库”“生态绿肺”和“生物基因库”。
同北美落基山脉、欧洲阿尔卑斯山脉一样,秦巴山脉孕育了众多举世闻名的历史城镇和人类聚居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华文明的摇篮。秦巴山脉东西绵延1000余公里,总面积约为3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6164万,周边城市地区既是“一带一路”的关键地区,又是支撑我国东西双向开放的关键地区,更是构建我国国土空间平衡发展的关键地区。同时,这里也是中国跨省级行政区最多、人口最多的集中连片贫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生态高地、资源富地、文明发祥地与发展滞后、经济洼地的强烈反差,使得秦巴山脉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非常突出。作为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区,这里的生态治理现代化和绿色循环发展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脱贫具有重大意义。
以强发展促进秦巴山脉大保护
完善和落实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空间体系是秦巴山脉区域发展的基础。秦巴山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由6大重要生态斑块、42处关键生态节点、10条河流廊道,以及在关键生态节点基础上形成的两条生物廊道组成,理应成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模范和代表。当前,建设生态节点和生态廊道,将生态斑块修复连接,补充自然保护地缓冲区与廊道缓冲区,优化廊道内潜在自然保护地,提高区域整体连接度和生态源地衔接性,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要对原来多头管理的庞大生态保护地体系切实调整查证,细致慎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切实优化秦巴山脉的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空间体系。同时,积极探索可以与生态保护实现双赢的自然生态系统经营模式,保护好自然保护地内及邻近的居民利益。
探索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新方式,让创新成为“点绿成金”的动力源。秦巴山脉地区自然环境独特、生态资源丰富,当前应依托生态资源,积极发展绿色农林牧渔药等特色农产品及相关冷链、加工、电子商务等产业,建立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示范基地。此外,还可以发展特色经济林果种植与加工业、现代复合农林业、生态旅游与休闲业;同时,优化制度政策、完善支撑保障体系,转型升级传统制造加工业,培育战略性新兴及高成长绿色产业。
构建以“绿心”结构为特征的区域协同体系,实现泛秦巴区域的共同发展。秦巴山脉与周边城市地区的协同发展至关重要,而“绿心模式”是空间协同的重要路径,即将秦巴山脉作为泛秦巴区域的生态“绿心”,在强调山区城乡绿色转型的同时,引导山区人口合理有序地向周边城镇地区疏解,使周边城市地区形成绿色串珠状城市发展地带。要充分凸显秦巴山脉地区的天然特征,使整个泛秦巴区域成长为国家生态保护与特色创新发展的典范区域,通过环秦巴城市地区的强发展促进秦巴山脉的大保护。
确保战“疫”战“贫”两线攻坚胜利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当前,我们正面临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双重压力。秦巴山脉区域涉及的5省1市中,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很重。其中,陕西有18.34万贫困人口,河南有35万贫困人口,湖北有5.8万贫困人口,重庆有2.44万贫困人口;四川还有7个县、20万人没有脱贫出列,甘肃还有8个深度贫困县、17.5万贫困人口。受疫情影响,脱贫主体面临工作进度延滞、战“疫”战“贫”两线攻坚等诸多困难,脱贫攻坚形势复杂,风险加大。
为此,建议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强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时关注返贫户和新发生贫困户,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可考虑增设临时性过渡性优惠政策,培育脱贫攻坚新业态,强化科技对种植、养殖、特色等产业的支撑支持;实施基建优先策略,重点加强、加快贫困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对贫困地区新基建投资力度;加强区域政策性保障,尤其是对湖北疫区给予关照和优惠政策。此外,重点开展就业、易地扶贫搬迁、村集体经济发展、“志智双扶”等精准帮扶专项行动,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秦巴山脉不仅是秦巴人之秦巴,更是中华民族之秦巴、世界之秦巴。为此,我们必须携起手来,重新认识、加倍珍惜,文明健康发展秦巴,通过生态治理现代化,确保秦巴区域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09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