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8-31 03: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建言】

  编者按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一年多来,成效卓著,亮点纷呈。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总书记明确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十四五’时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不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时期,我们应当如何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不断取得成效?《智库》版特邀三位来自长三角区域的专家就此提出建言,贡献智慧。

  作者:程必定 孔令刚(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

  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三角区域要发挥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长三角地区在“十四五”期间应更紧地抓住“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高质量一体化为发展主线,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力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作出长三角应有的新贡献。

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以高质量一体化融入国内大循环

  构建畅通高效繁荣的国内大循环,需要打破地区分割,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既要有较为完善而强大的生产和服务供应链,又要形成统一、透明、公正、低成本的营商环境,推进要素自由流动和消费升级。长三角地区经过多年探索与积累,在区域合作基础上正构建起一体化发展机制,各省市积极打破行政区分割,深度推进区域合作,推进从事务性合作转向政策性对接、从局部性合作转向整体性发展、从阶段性合作转向制度性安排。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面推进互联互通,在产业发展方面深度推进协同创新,在市场培育方面打通要素流动“看不见的壁垒”,劳动、资本、技术、土地、数据等要素市场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这些维度的一体化发展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了长三角地区的统一市场建设,极大提升了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奠定了融入国内大循环的深厚基础。

  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变化的新环境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长三角地区要发挥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的优势,加快以智能化因素为一体化赋能,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引发了波涛汹涌的智能化大潮,正在形成人机互动、万物互联的泛在性通达网络,“云”上物联网对行政区界具有巨大的穿透力,以无形的力量打破地面上的行政区障碍,将大幅降低国内大循环的制度成本。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智能化程度较高,一大批企业率先应用大数据技术,在“云”上进行决策、生产、销售、客户服务等,呈现出生产与服务精准化、客户关系稳定化、业务边界柔性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等新态势。智能化因素不仅可以大幅提升单个企业组织形式的敏捷程度,更会在整体上推进线性化产业链向智能化产业生态群转变,推动在网络平台基础上打造实体与虚拟相融合的集群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使关联企业得以在一体化的分工合作中分享发展红利,为融入国内大循环提供新动力。长三角地区应继续扩大智能化因素对一体化赋能的范围,以高质量一体化更多更好地融入国内大循环。

  以高质量一体化融入国际大循环

  就国际大循环而言,我国是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体系较为完备,产业结构层次较高,对外开放起步早、发展好,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很多产业已融入全球产业体系。2019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外向度已达52.4﹪,高出全国18.4个百分点;境外和国外资本大量进入长三角,目前长三角地区外商投资企业近19.3万家,投资总额达2.5万亿美元,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已超过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的二分之一,达50.6﹪,占全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已超过四成,达42.6﹪。这些数据表明,中外资本和中外产业在长三角地区已密切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参加国际大循环。长三角一体化不仅会提升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而且会加深中外资本和中外产业的融合,奠定融入国际大循环的良好基础。

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长三角地级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图表来源:上海财经大学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研究报告

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图为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新华社发

  但是,由于近年来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加之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生产网络的巨大冲击,叠加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的共同作用,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布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更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积极布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将中国企业有机嵌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之中。长三角地区已有许多企业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特别是美国政府在前沿技术和高端产业方面极力阻挠我国企业进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严峻挑战,长三角地区更应注重以智能化因素为一体化赋能,进一步培育、壮大和发挥创新策源地的原始创新优势,在一体化发展中突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高质量建设区域创新共同体,高效率推进产业与创新融合发展,强化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四新联动,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以高质量一体化,推进长三角地区多层次融入国际大循环。

  以高质量一体化融通国际国内双循环

  由于供给端方面的国外供应链出现高度不稳定性,在需求端方面受保护主义影响又有更多不确定性,我国在国际经济循环方面面临较大冲击。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近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其中发达经济体将萎缩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萎缩3%。对此,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是应对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困扰,增强对外开放主动性的有力举措。长三角地区应发挥自身优势,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以“内循环”支撑“外循环”,以“外循环”带动“内循环”,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首先,要进一步培育和发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聚力培育和壮大世界级产业集群,稳住国际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增强其在国际产业与产业链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打牢国内国际双循环融通的产业链供应链基础,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的内外完整通畅。其次,在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注重引入智能化因素,完善国内国际双循环融通的产业配套体系,加快提升长三角地区产业与产业链的整体技术水平,解决产业链与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提升优势产业在世界市场供应链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性,确保长三角及我国产业与产业链独立发展,在一些优势领域引领发展。最后,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培育和支持企业协会、行业联盟发展,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战略,在此基础上向国际市场扩张生产能力和服务网络,为在长三角地区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打牢企业基础。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31日 16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