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陈元秋 光明日报通讯员 周金立
“几十年来,在利益面前,我常想,如果父亲活着他会怎么办?”2月5日,在河北邯郸曲周县白寨乡娄寨村东的一所农家小院,72岁的老党员张好英正在擦拭装有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和父亲黑白戎装照片的镜框。
张好英对父亲张振业的全部记忆都来自这张泛黄且模糊的黑白照片。“16岁前,我一直以为照片上的这个人是我二叔,毕竟他南下时,我才8个月,他牺牲时我才11个月。”
据《长江支队英烈》记载:“张振业(1931年—1949年),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3月参加长江支队随军南下福建,为五大队五中队队员。1949年7月16日乘火车南下途中,在经过浙江长安镇时,遭敌机扫射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当时仅11个月大的张好英被伯父抚养。16岁时,无意中得知自己的身世。“当时,我真的有些‘恨’父亲,我还那么小,怎么就舍得扔下我去干革命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好英渐渐理解了父亲。“在革命队伍中,还有成千上万的父亲血洒疆场。正是有了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要继承父亲的遗志,以他为榜样去做人、做事。”从那时起,张好英就暗下决心,一定不能给父亲脸上抹黑。“在生产队,别人还没上班,我早已将捡的一箩筐粪倒在了集体的肥堆上。”就是凭着这股干劲,1971年,张好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1年,张好英学会了种植苹果的技术,并通过村党支部向全村推广,娄寨村一时成为“苹果村”。凭着种植苹果的收入,一个个农家盖起了新房,购买了小轿车。张好英很高兴,“如果我父亲活着,肯定会夸我的”。
一张是张振英烈士生前持枪的黑白戎装照,一张是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仅有的跟父亲有关的这两件物品成了张怀英的珍宝,他经常借此教育子孙。对他们,张好英还立了两条家规: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烈士后人的名义索要照顾;在利益及困难面前,想一想:“如果爷爷还活着,他会怎么办?”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18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