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乡村振兴需要新农民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乡村振兴需要新农民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3-14 03:1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乡村振兴需要新农民

——耕耘在田野上的高校毕业生

  撰文/摄影:沈建国(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慈溪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

  随着城市化进程深入推进,农村年轻人争相进城成为新市民,传统农民逐渐老龄化,那么将来乡村怎么建,土地怎么种,谁来当农民呢?作为浙江省慈溪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我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调研。我了解到,近年来,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政府采用政策扶持、资金补助、土地流转等服务,想方设法吸引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投身乡村建设,一批新时代的职业农民正在从绿色田野迅速崛起。

乡村振兴需要新农民

  王侠浃,1994年出生,母亲是葡萄种植能手,受母亲影响,大学毕业后创办紫星农庄,承包270多亩土地,种植阳光玫瑰、金手指等十几个新品种大棚葡萄。他还牵头成立紫锦葡萄专业合作社,为周边200多农户代销葡萄,旺季时,每天有20多吨优质葡萄销往全国各大超市,其合作社成为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乡村振兴需要新农民

  孙永涛,1980年出生,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创办慈一佳家庭农场,承包50多亩土地,种植火龙果等各类瓜果。他每隔几天就要在网络直播平台上推送自家农场的新鲜事和农产品,已有5万多粉丝。

  从2019年年初开始,在慈溪市政府的帮助下,我与40多位回乡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建立了联系,经常到家庭农场、田间地头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分享他们的喜悦与辛劳,跟踪拍摄他们的劳动身影。从春天到秋天,从陌生到熟悉,从拒绝到欢迎,我与他们逐渐成为忘年交。

乡村振兴需要新农民

  宋佳,1988年出生,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经营道然果蔬专业合作社,流转承包近400亩土地,种植生态水稻和小麦,采用稻鳖、稻蟹混养等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乡村振兴需要新农民

  周琪,1988年出生,大学毕业后与合作伙伴成立浙江恒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高品质蟹味菇、白玉菇工厂化生产车间,年产量1800吨以上,产值超过3200万元。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四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名单,周琪榜上有名。

  在我拍摄的照片里,这些80后90后有理想、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他们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拥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利用电商快递进行产品销售,既有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又有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亩均效益比普通农户高出30%以上,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

乡村振兴需要新农民

  马巧玲,1990年出生,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创办岗墩猕猴桃观光园,承包300多亩山地,实施立体种养,山上种植猕猴桃、桃形李等果木,林下散放养殖各类家禽。

乡村振兴需要新农民

  陈速超,浙江财经大学毕业;王雪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两人是85后小夫妻,2013年创办玫瑰半岛花园家庭农场,承包30多亩土地栽培月季花。他们从国内外各地陆续引进300多种优良品种,采用工厂化标准,流水线种植月季花,成为远近闻名的“月季大王”,亩均收益超过10万元。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其中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我看来,照片里的这些年轻人,正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我坚信,虽然目前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成为新农民还是“星星之火”,但在不久的将来必定“可以燎原”。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才投身农业领域,为乡村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乡村振兴需要新农民

更多内容 扫码观看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14日 11版)

[ 责编:白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