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作者:张勃(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
今年4月14日,农历三月初三,是上巳节。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已经被今人忽略,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而在唐代,它却是法定放假的重要节日。
故宫宁寿宫花园中褉赏亭内的曲水流觞 李韵摄/光明图片
“赐欢仍许醉,此会兴如何。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意多。花低羞艳妓,莺散让清歌。共道升平乐,元和胜永和。”
唐宪宗元和年间的一次上巳节,白居易参加皇帝主持的曲江宴会后,留下了上面那首即事诗,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恩、欣喜之情。诗中的“永和”指的是东晋永和九年上巳节(公元353年)的兰亭集会。这次兰亭会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流芳百世。被誉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这次兰亭集会,无疑是上巳节发展史上的一个丰碑。不过在白居易眼里,“元和胜永和”,他参加的这次曲江宴会是比兰亭集会更胜一筹的。白居易的个人书写有无溢美之词,我们不好揣测。但在上巳节悠久的发展历史上,唐代的确是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峰。
唐代之前的上巳节
上巳节的得名源于过节的时间。我国古代曾流行干支纪日法,上巳节时在三月第一个巳日,故而得名,也称“元巳”。魏晋以降,上巳节相对固定在三月初三日,因此又称“三月三”。
上巳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有学者认为早在周代就已经出现,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也有的认为源于先民的生殖崇拜活动,或源于原始社会的性禁忌制度。而民间也有多种传说。其中一则与西周时期的周昭王有关,传说周昭王伐楚失败后淹死在汉水,两个叫延娟、延娱的女子挟拥着他一同沉没,当地人十分同情他们,每到上巳日就进行祭祀。另一则传说讲的是汉代人郭虞生有三个女儿,其中两个出生在三月上辰日,一个出生在上巳日,不幸的是,三个女儿在两天之内先后死亡,大家以为不吉利,所以都到水边洗浴清洁,以消除不祥。民间传说作为节日起源的解释虽不足凭信,却反映了上巳节最初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凶日的事实。也正因此,祓禊(音“服戏”,即在到水边洗濯去垢,以驱凶祈吉——编者注)就成为上巳节兴起最早也最重要的习俗活动,并且是从上到下、全民参与的习俗活动,《后汉书·礼仪志》就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巳节的习俗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人们不仅到水边洗手濯足,还有将酒洒到河中、将鸡蛋和枣投到水里的做法,并形成列宴作饮、曲水流觞之俗。曲水流觞就是人们结伴到水边祓禊后,坐在弯曲的水流两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文人们追求风雅,不仅饮酒,还要赋诗。前面所说的兰亭集会就是如此。“曲水”有的是天然流水,有的是人工设置。最早的人工曲水流觞,是曹魏时在洛阳御苑中建造的“流杯石沟”和“禊堂”。据《宋书·礼志》记载:“魏明帝天渊池南,设流杯石沟,燕群臣。”这一做法影响深远,今天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宁寿宫花园里还有禊赏亭,亭中可感受曲水流觞的韵味。
因为上巳节和水密切相关,为了增加娱乐性,魏晋时期还发明了水上“百戏之具”,到隋朝更将其发扬光大。隋炀帝曾经让人造“水饰”72种,并在上巳节召集大臣欣赏。这些水饰有人物,有禽兽鱼鸟,都用木头雕刻而成,“或乘舟,或乘山,或乘平洲,或乘宫殿,木人长二尺,衣以绮罗,装以金碧,及作禽兽鱼鸟,皆能运动如生,随水曲而行”,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唐代,在相对安定、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中,上巳节达至其生命的鼎盛,成为官民最看重的节日之一,堪称春天的狂欢节。
令节推元巳
过节是需要时间的,唐代将过上巳节的时间用制度化的方式进行了规范。
在我国,至少从秦汉时代起,国家公务人员已有休沐和告宁制度,但普遍地给节日放假,是始于唐代。在唐玄宗开元七年就有上巳节放假一天的规定,唐德宗贞元四年(公元788年)颁布《三节赐宴赏钱诏》,更将其定为“三令节”之一(即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日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编者注),鼓励大家快乐过节,规定三节时,“宜任文武百僚,择胜地追赏。”同时给予制度化的资金支持。此后,上巳节宴会蔚然成风,不仅皇帝“赐群臣大宴,登高临流,与时所宜”,就是地方官员,也得以“自宴其僚属”,从而成为大唐兴盛的重要表征。
“令节推元巳”。上巳节当然不是上层官员的专属“令节”,它是大家共同的“令节”。“三月初三日,千家与万家。蝶飞秦地草,莺入汉宫花。鞍马皆争丽,笙歌尽斗奢。”唐代诗人殷尧藩的这首《上巳日赠都上人》,所描写的正是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不分上下的狂欢场面。
倾都祓禊晨
祓禊是上巳节的标志性活动,“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唐代人依然沿袭着到水边洗濯的做法。不过,与之前人们喜欢在水边洗濯不同,唐代人更愿意乘着船一边饮酒一边游玩。宋之问曾泛舟昆明池,目睹了“桃水涨而浦红,苹风摇而浪白”的良辰美景;卢纶则奉陪浑侍中泛舟渭河,共同领略了“青舸锦帆开,浮天接上台。晚莺和玉笛,春浪动金罍”的优美风情……
伴随着舟船成为许多唐人在上巳节的活动空间,船上、水中的活动变得丰富起来。人们在船上设宴禊饮,歌舞奏乐。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三月三日,白居易、刘禹锡等15人就在洛水“合宴于舟中”,他们“由斗亭,历魏堤,抵津桥,登临溯沿,自晨及暮,簪组交映,歌笑间发,前水嬉而后妓乐,左笔砚而右壶觞”,潇洒风流,引来众人围观。
当时人们还在船上安排百戏表演,甚至出现竞渡的盛况。符载的《上巳日陪刘尚书宴集北池序》对此有集中描写:“其降车也,鼙鼓发;登舟也,丝桐揭;解缆也,百戏作。”又有竞渡之戏:“一号令,雷鼓而飞,千桡动,万夫呼。闪电流于目眦,羽翼生于肘下。”激烈的争夺引来众多的观看者,他们欢呼着呐喊着,为自己心仪的船只加油助威,场面十分热烈。宫中也有竞渡的做法,宫女们则是重要的参与者。“猩猩血彩系头标,天上齐声举画桡。却是内人争意切,六宫罗袖一时招。”一千多年前宫廷竞渡活动的热闹繁华,就这样从张祜《上巳乐》有声有色的描写中迸发出来。上巳竞渡是唐代人的新发明,它无疑扩张了上巳节的声势,也进一步激发了上巳节的生机与活力。
满国赏芳辰
上巳节是一个春天的节日。此时恰值莺啼柳绿、繁花似锦,踏青游玩便成为节日里的亮丽风景,曲江一带更是踏青赏玩的好去处。曲江位于唐都长安东南部,因“其水曲折似嘉陵江”而得名。这里“菰蒲葱翠,柳阴四合”,亭台楼阁星罗棋布,是著名的风景胜地。上巳节时,皇家在此招宴,百姓们也来踏青赏春,以至平时找都找不到的人,却在这里不期而遇。许棠有首诗很好地描状了曲江三月三日的盛况:“满国赏芳辰,飞蹄复走轮。好花皆折尽,明日恐无春。鸟避连云幄,鱼惊远浪尘。”整个长安城的人都出动了,马蹄飞奔,车轮滚滚。美丽的花朵纷纷被折,恐怕明天就看不到春天的样子了。小鸟们慌忙避开高高搭起的帐篷,鱼儿们则被远处的浪花吓得钻进水中……春天的景色如此动人,欢娱的生活如此令人不舍,“绿水残霞催席散,画楼初月待人归。”踏青游玩总是要到天色暗下来方才罢休。
上巳节是前人留给唐代人的文化遗产,唐代人则通过自己的节日生活继承了这份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上巳节的不少活动,如踏青、泛舟、竞渡等都是前代上巳节罕见的,但在唐代都成为时人过节的重要方式,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果我们将上巳节的历史比作一根长长的链条,唐代无疑是其中最夺目的那一环。
(本文为“北京联合大学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孵化项目”研究成果)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1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