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天山脚下,盛放民族团结之花
——新疆大学以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全校师生共同奋斗之志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赵明昊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芳
初冬,位于乌鲁木齐市城南的新疆大学本部校区,师生熙攘,书香氤氲。“红楼”“红湖”“俞秀松路”“林基路大道”……校园里每个角落都浸润着红色基因,洋溢着红色文化气息。
巍巍昆仑云海间,边疆育才近百年。
自建校伊始,新疆大学就成为传播革命真理的阵地和培养各族进步青年的摇篮。而今,即将迎来百岁华诞的新疆大学,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让红色基因根植青年学子心中,绘就属于中华民族共有的美好未来。
新疆大学各族师生共唱《歌唱祖国》,祝福伟大祖国。新疆大学提供
1.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红色血脉
“巍峨天山
环绕着戈壁无边
在这大自然之间
陶冶着新社会的青年
民族的命运担在双肩
努力莫迟延”
…………
“刚刚播放的咱们新疆大学校歌,和今天的课程《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新疆地区汇入革命洪流走向光明》有什么关系呢?校歌的词作者是革命先烈林基路,在20世纪30年代,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包括林基路在内的160多名共产党人和家属陆续来到新疆……”12月13日,在新疆大学博达校区一号教学楼,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玉平正在给学生们上必修课《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赛尔达尔·玉素音听课认真,一字一句记录着。
新疆各族群众捐款购买10架“新疆号”飞机送往抗日前线;和田贫民艾沙欲将18岁儿子于素甫送到前线……一张张珍贵史料图片使人泪目,一段段热血青春的讲述令人动容。
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还意犹未尽。赛尔达尔·玉素音念起了维吾尔族爱国诗人黎·穆塔里甫的诗句:“中国,你瞧∕我们就是这样驰骋在你的土地上∕每一分钟都在保卫着你∕争取你的未来∕在世界上要建立起∕唯一的、崭新的、独立的新中国。”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疆大学对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史、民族学等学科的20余门课程中设计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专题和内容。同时,学校还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还进行了《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慕课制作。
此外,新疆大学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干部教师为重点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并面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开展学党史专家辅导报告。学校还启动《新中国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改革开放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社会主义发展史》融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集体备课工作,将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融入思政课程。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政课教师鲜明的政治底色。要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科学的信仰感召学生,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才能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姚楠在参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会后说。
历史,蕴藏着启迪未来的智慧。学习党史,要联系中国近代史,结合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去看待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发展。作为“开学第一课”,新疆大学举办《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和本、根和魂》《百年辉煌党史的鲜明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期讲座,面向全校3.1万余名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截至目前,新疆大学共有1062门课程加入党史学习教育内容,让党史学习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走进学生头脑。在充分汲取党史智慧过程中,新疆大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付诸实践,不断巩固民族大团结、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民族知识分子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加深。
2.弘扬精神伟力 坚定理想信念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毛泽东同志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就很重视支持新疆学院(新疆大学前身)的发展,他指示延安中央有关部门,将中央图书馆、陕北公学一批讲义、教科书运往新疆学院。这本列宁撰写的《社会民主派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策略》,就是当时从延安运送到新疆学院的。这本书也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最喜欢读的书目之一……”娓娓道来的讲解、翔实的史料文献,吸引了大量师生来到新疆大学古籍文献馆内的红色文献展“打卡”。
有着“抗大第二”之称的新疆大学,红色资源极为丰富。利用好这些元素、传承好红色基因,让革命丰碑上一个个姓名永不褪色,需要不断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形式。
《天山记忆,红色传承——新疆大学红色故事汇编》挖掘整理了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人俞秀松、林基路和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等先后到新疆学院主持工作、传播马克思主义,掀起轰轰烈烈抗日救国宣传活动的红色故事;短视频《我们正青春年少》以时空交错的形式,展现00后大学生与革命先烈林基路的精神对话;革命历史剧《共产党人在新疆1936—1945》《我们正青春年少》、歌舞剧《以青春之我》、情景剧《与马克思相约在红湖》……新疆大学创新讲述红色故事,将红色历史搬上舞台,创立情景式、体验式学习模式,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让广大学子更好地学习理解革命先烈的精神追求和不懈努力。
“同学们,新疆学院新生入校的第一课,就是由俞秀松院长亲自讲授的《树立革命人生观》……”在党课上,新疆大学党委书记许咸宜站在台上,向学生们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学院那段辉煌而又令人难忘的岁月。
像这样的场景,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胜枚举。新疆大学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各类宣讲活动,组织全校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讲党课,组建“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大学生宣讲团,组建“党史·校史”研究生宣讲团,组织离退休“五老”人员开展宣讲……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宣讲,让师生感悟思想伟力、坚定理想信念,凝聚迈向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读懂历史、体验感悟,才能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鼓足干劲。每逢重要节庆日、重大纪念日,新疆大学都组织师生开展升国旗仪式,举办多样活动,如“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喜迎建党百年”演讲比赛、“学党史·铭初心·担使命”朗诵比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翰墨颂百年逐梦新大人”美术作品展、重温入党入团誓词等,通过参与有庄严感和教育意义的仪式活动,让全体师生不断增强党史学习的参与感和自觉性。
3.聚焦特色活动 大爱凝聚人心
帮助身患白血病的学生吉米拉·阿布都萨迪克重塑生活信心的“赵爸爸”,关心呵护母亲突发心脏病去世学生比丽克孜的“胡妈妈”,引导学生挖掘潜能、树立理想的“郑妈妈”,每天带领学生晨跑打球的“马哥哥”,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知心杨姐姐”……
在新疆大学,有一种关系叫“结对师生”,有一种“约会”叫“我和老师有个约会”,有一种纽带叫“三进两联一交友”。这些特色活动,把全校各族师生和家长牢牢“拴”在一起,各级干部教师全员参与、全时贯穿、全域协同、全程陪伴,以真心换真情、用大爱赢信任,在一点一滴中倾注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在细微之处影响和感染学生。
新疆大学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结合起来,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融入其中,以知识生产和应用促进社会发展。
“老师,我家地里种的西瓜今年长得特别好,一个个又大又沉。我爸爸妈妈去摘非常辛苦,我以后要考上新疆大学,去找你学习制作机器人,用机器人帮助父母摘西瓜!”叶城县依提木孔乡代普桑村学生阿不都外力,在听完来自新疆大学的结亲干部李立的科普讲座后说。
为推动新疆核桃产业健康发展、稳固扶贫成果,新疆大学联合叶城县人民政府建立“新疆大学叶城核桃产业研究院”及700亩核桃产业示范园,开展核桃营养状况、精准施肥技术等相关研究,推进核桃规模化、智能化种植。同时,构建以智能装备与智慧林果系统为基本支撑的现代核桃产业链,切实解决制约叶城核桃品质和产量的关键问题,推进叶城核桃产业创新、跨越式发展,架起一座核桃“产、学、研”连接的桥梁。
新疆大学还聘请农、林、牧各领域专家深入叶城县乡村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核桃种植技术、畜牧鸽子养殖实用技术、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农业产业扶贫、绿色农产品标准认证、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等为重点,在叶城县20个乡镇持续铺开科技培训,全面提升当地农业产业水平。
新疆大学工作队的师生们,还来到叶城县的田间地头,帮助一些家庭收割小麦,解群众燃眉之急。“我发愁收麦子几晚都没有睡着觉,这下好了,你们一来,难题就解决啦!”叶城县吐古其乡库木巴村农户布祖拉·阿不力米提拉着新疆大学工作队干部杨雅南说。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一个个卓有成效的实际举措,正引导各族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红色基因成为激励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的不竭动力。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4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