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安徽农业大学:“耕读”在乡村振兴一线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安徽农业大学:“耕读”在乡村振兴一线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27 02: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丁一鸣 常河

  日前,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学生张陈钰手持平板电脑轻轻一点,智能管网式水肥一体化系统应声而动。“您看,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肥力和墒情,系统可以自动调配水肥比例,比起大水漫灌,能节水40%、节肥25%。”一旁,当地种粮大户何庆飞频频点头,连连称赞。

  在埇桥区玉米(鲜食)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两台无人驾驶拖拉机正沿着预设路线精准作业,引起周边农户围观。“无人驾驶耕播机组基于北斗导航系统运作,能够让种地各环节作业更精准,机组直线作业误差在2.5厘米内,作业效率提升30%以上,每亩地可节省人力成本80元。”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王韦韦告诉记者。今年暑期社会实践中,师生团队还针对皖北地区特点研发出“小麦-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种植水肥药智能管控方案”,经测算,预计亩均可增产10%左右。

  “在课堂上讲‘城乡二元结构’,学生们总觉得抽象,真正沉下心到村里调研,概念才变得具象化。”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刘琼说。对此,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沈琪琪十分赞同,今年暑期,为了统计耕地流转数据,沈琪琪团队深入安徽省肥西县下辖的6个村,搞起了调研,“一位种粮大户向我们摊开各项开支账本,让我们帮他想想增收办法,那一刻我们才明白,计量模型里的‘显著性’等概念关系着的,是老百姓的生计与福祉。”沈琪琪感慨。

  今年是安徽农业大学聚焦安徽省“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和“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牵头实施安徽省“百校千镇万村”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调研活动的第二年。

  今年暑期,安徽农业大学组建了384支专项团队,招募跨校组队实践队员120名,与全省其他高校师生一同奔赴江淮大地的千镇万村,用“问卷调研+实地走访+案例访谈+课题研究”的方式,深入实地了解江淮粮仓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乡村富民产业、乡村治理等工作的进展情况。

  “作为‘百校千镇万村’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调研活动发起高校,我们将持续深化‘耕读教育’模式,让学生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历练中,深化‘三农’情、激发强农志。”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张庆亮表示。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27日 04版)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