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细节处用心,让“冰之帆”远航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细节处用心,让“冰之帆”远航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2-05 07: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线讲述

  讲述人:国家体育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王越

  我是一个典型的“双奥”人,先后参加了“鸟巢”“水立方”的建设工作;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期间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比赛场馆运行保障工作;“水立方”和国家体育馆的赛后运营项目;国家体育馆冬奥会改扩建,以及现在的冬奥会保障工作。

  从夏奥会到冬奥会,我亲眼见证了国家体育馆的发展变化。从2008年的竞技体操、蹦床、手球及残奥会轮椅篮球的比赛场馆,到北京冬奥会冰球主比赛场地,改扩建后的国家体育馆功能得到提升,拥有两个冰场,并具备冰陆两用功能。

  改扩建前期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了赛后运营需求。按照现行的冬奥会冰球比赛标准需要60×26米的场地,我们预留出60×30米,这样就能举办不同级别、不同场地尺寸要求的冰球比赛,还能进行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的培训和比赛。原场馆北侧新建的训练馆,冬奥会期间是冰球比赛队伍训练场地,冬奥会后将向大众全年开放。

  这些年的经历,让我对冬奥保障工作深有体会。我们保障团队有200多人,负责维护场馆基础设施,包括水、暖、电、气、热系统,以及场地照明、大屏、制冰等各个系统。为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我们多是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设施保障工作大多都很琐碎繁杂,比如水管跑水了、灯不亮了、空调不暖了,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们都及时解决——只有我们做好了每个细节,才能使整个场馆各系统运行正常;只有大家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才能确保冬奥会万无一失。

  通过测试赛的保障工作,我们对冰球比赛涉及的设备设施有了更深了解。我对冰球的制冰工具、制冰环境、制冰系统等很感兴趣,很多工作人员也从中学到了冬奥会冰球比赛对设备设施、运行人员、系统、冰面的要求。我相信,这对推动冰球产业发展、提升从业人员素质,都是有益的。

  国家体育馆有个好听的昵称叫“冰之帆”。这是经过社会征集、公众投票、专家评审,从数以万计的投稿中筛选出来的。这种有奖征集,也是吸引公众参与冰雪事业的一次尝试。冬奥会后,国家体育馆将再次扬帆,引进世界顶级冰球赛事,举办各类冰球培训、宣传冰球文化,努力成为“冰球运动者的家园、冰球爱好者的乐园”,让更多人体会到冰上项目的魅力。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方莉、耿建扩)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05日 08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