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真情实意凝聚笔端——读《河边流萤》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真情实意凝聚笔端——读《河边流萤》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3-19 05:0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戴焰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河边流萤》,一本书名富有诗意的散文集,在这万物复苏的早春,不免令人产生一探究竟的念头。这是一本很独特的书,由190多篇短小的随笔组成,作者按内容将其梳理成八辑,有“红旗如画”的年代记录,有“海阔山遥”的景色描写,有“岁月走过”的心路重现,有“光影逐梦”的摄影抒怀,有“人到老年”的深沉思索,有“为文之道”的感想阐发,有“温情笑容”的人生哲理,有“云中点评”的书信隽语。

  读罢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也许是作者书中所记录的很多事都是我也曾经刻骨铭心经历过的,也许是作者书中所讲的很多理都是那个特定年代人们的心路逻辑所必然推出的,也许是作者书中所抒发的感情着实触动了我心灵深处那最敏感的情愫瑟弦……总之,读完这本书,便与作者好像心灵相通了。

  但是,有些直观的感受还是说得清的,那就是:

  第一,真实质朴。这真实,当然首先是描写的真实,即对现实生活的“信”。作者写他所经历的艰苦和快乐岁月,写当时人们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活动,写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写人的高尚和卑微,用的完全是白描的手法,客观而质朴,没有那种刻意的文学夸张和虚构色彩,包括写他本人在当时的心理活动,也不做任何修饰和遮盖。而且,这真实,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是在用心来表达,是把真情实意凝注在笔端来书写的。亲人、朋友、同事之间生活、学习、工作上的关怀和帮助,离别时的惆怅和依依不舍,分别多年以后触景生情所生出的那一份份深切的思念,你能从中真切地感受到那份情、那份意,并自然联想到自己的相似经历,从而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即使书写山川湖海、草木花鸟,你也能够感受到那书写中充满了情感,充满了深切的真爱。

真情实意凝聚笔端——读《河边流萤》

《河边流萤》 谷安林 著 中央党校出版社

  第二,简练顺达。作者是一个已经出版了多本诗集的诗人,具有非常扎实的文字功底。在这本以随笔的形式写成的书中,作者的文字功夫再一次得以表现,使文章体现出文字简练而其意径达的显著特点。随笔,看起来很好写,尽情抒发、随意挥洒,写到哪里算哪里。但其实并非如此。所以,自古以来,能够以随笔立于文坛的人并不多。因为,如果写得太随意,文章就没有了魂,就像中国画中的大写意,如果画不出魂,就成了胡涂乱抹,不能成画。所以写随笔,本身就是对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夫进行考验。本书中每一篇文章篇幅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几百字,但你从每一篇文章中都能准确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而且文字简练、紧凑,丝毫没有拖沓之感。读着这些文章,你会觉得像一个阅历丰富的睿智老者在与你促膝面谈,那谈话,娓娓道来,随意洒脱而不失规范,信马由缰而不离主题,真的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第三,格调高雅。这本书写的不是重大题材,都是作者亲历亲为的身边事、目力所及的身边景,但同样的题材,从不同的角度看,从不同的角度写,意境是大不相同的,这就是作者的格局、眼界和笔下功夫。读本书中那些短小的文章,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平淡无奇的世俗生活那种富有哲理的思考,感受到作者对一山一河甚至一花一草那种充满诗意的联想。所以,从阅读中,我们能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例如谈风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一个人就是一道风景。”起首这一句,就让你对风景有了一种无限遐想的会意。现在大家都在谈诗和远方,然而,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我们现实的生活却都是很实际,很具体,甚至很琐碎的,离不开锅碗瓢盆,这实际的生活中有没有诗和远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人生格调。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恐怕就在于,作者用一种特有的方式告诉人们,什么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诗与远方。

  第四,积极乐观。人生都会有低谷和高潮,有快乐的时光和沮丧的时刻,特别是像作者这样一个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老者,其人生的甜酸苦辣,从平民子弟成长为领导干部,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书。所以,在他谈到青少年经历的文章中,当然少不了对那些艰苦岁月的回忆;谈到今天年纪大了以后的生活,自然免不了对人生易老的感叹。但不管是写过去的艰难,还是写今天的不便,书中传给你的信息都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文如其人,这其实也反映出作者真实的人生态度。对于每一个人,尤其是老年人,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在作者对各种自然景物和大千世界的诗化描写中,体现得也特别充分。他笔下百花盛开的广袤草原、森林覆盖的绵延山峦、淙淙流水的山间小溪、奔腾汹涌的万里江河,无不给人以一种生机盎然的感受。至于那捉蝈蝈、摸鱼虾、蓝天白云、绿叶清风的童年回忆,更是让人自然生出一份真挚的童趣而难以释怀。

  人和人,重在情感的沟通;人和书,其实也重在情感的沟通,因为这种沟通就是读者与作者心的相通。就像我们读古人的书,读到会心之处,往往会有一种千年穿越之感。因为古今中外,相同或相似的际遇、阅历、感受都会形成人与人之间相通的情感和认知。困难的是,把这种情感和认知精准贴切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写作者的使命。自古至今,那些为人们熟知的诗人、作家、历史学者等之所以为人们熟知,就在于他们做了这件事。我想,我之所以能够从《河边流萤》这本书中获得一种情感的共鸣,最重要的原因可能也在于此。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9日 12版)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