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论坛·温故】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论坛·温故】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6-06 04:2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论坛·温故】

  作者:罗容海(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副研究员)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激励着广大人民教师严爱相济、润己泽人、垂范世人。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出自南朝宋刘义庆著《世说新语》开篇《德行第一》的第一则第一句,意思是说言行足以为士人的法则、举世的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以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员为代表的文艺工作者,对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都曾提出过“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要求,如今面对高校教师再次强调,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知识分子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殷殷期望。知识分子,就是要努力做道德的高标、社会的楷模、为人的示范。

  《世说新语》开篇就生动刻画了东汉名臣陈蕃(字仲举)的士大夫气概:“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关于陈蕃,史书中流传了他的很多传奇故事,少时居家陈蕃便声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壮年做官则刚正不阿、礼贤下士,直言忠谏、到老不辍,被称为“不畏强御陈仲举”。晚年身居高位,却不顾危险奋力翦灭宦官奸臣,最终身死捐躯,令人痛惜。

  值得一提的是,刘义庆眼中“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陈蕃,在后世尤其是宋代以后有一种论调认为陈蕃之死是无智无谋,实属可惜,更有甚者认为这是一种鲁莽,加速了汉朝的灭亡。但事实上在离陈蕃不远的年代,人们对于陈蕃乃至陈蕃之死却更为公允。范晔在《后汉书》中直言,陈蕃“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

  这也就说明,所谓“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并不是说这些贤士大夫的每一言一行,世人都需要或者都能够复制模仿,而是说这些贤士大夫言行中体现出来的那种精神,值得大家去认同,去发扬光大。正如文天祥在《正气歌》中赞颂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我们学习这些榜样,是要学习他们的精神,从中汲取我们立身处世、干事创业的力量。

  这种精神,在当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这个角度说,只要自己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贯彻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够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是中国的脊梁。他们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个巨大的群体,数千年来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现在有些人说起模范就反感,不愿意谈论崇高,这既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也是一种看不见身边真善美的表现。

  人人都可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知识分子和教师尤甚。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北京师范大学启功教授提议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就迅速得到了师生的认同。孔子说“道不远人”“人能宏道”,无论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还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都应是当代知识分子尤其是为人师表者的自觉。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06日 02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