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寻觅历史长河中的地理坐标——《中国的河山》编辑手记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寻觅历史长河中的地理坐标——《中国的河山》编辑手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7-21 04:3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焦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副编审)

  2022年值史念海先生110周年诞辰,陕师大出版总社推出《中国的河山》一书,力求经典通俗化,让更多读者了解“历史地理学”这门“有用于世”之学。全书精选先生代表作20余篇,70多万字,2600余条注释,60余张插图。全书深刻分析、阐释了关于祖国河山的历史变迁,全面介绍了中国自然、经济、交通、军事、地理、历史的相关基础知识。作为本书编辑,在这里我不想就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过多赘述,仅谈谈我阅读先生文章的几点感悟。

寻觅历史长河中的地理坐标——《中国的河山》编辑手记

  《中国的河山》 史念海 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碎片考古般复原古代河山

  先生运用创新的复原方法,走遍祖国山山水水,考察历史遗迹、古建筑、碑碣等实物,尤其是长城的遗迹,以这些线索碎片来复原祖国山河在历史时期的本来面貌。比如,对黄河流域的复原,他通过长城遗迹的修筑年代,判断黄河泛滥改道的年代时间;利用河北巨鹿县城发现的宋代旧城遗址中泥沙堆积的厚度,判断黄河下游泛滥的情况;利用唐代墓志记载,复原唐代银州城规模。对黄河流域历史面貌的复原,是为了搞清黄河水患的缘由,恢复黄河流域过往富庶繁荣,从而造福沿线广大人民。如果说,现代考古复原的是文物,那么先生的研究复原的则是整个古代河山。堪称规模最大的时空穿越了。

  先生研究问题,擅长将自然、人文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这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先生在《汉中历史地理》中关于诸葛亮北伐的精彩论述。文中提到,诸葛亮与曹魏相争,为什么不能按照刘邦的办法从汉中直向北进,和项羽所封的三秦诸王战于渭水侧畔?反来迂回西上,在陇上各地绕圈子?先生指出:“山川形势虽没有改变,当前人事已和从前不尽相同。刘邦那时,项羽急于东归,三秦诸王都没有很多实力,是难抵挡刘邦的突击的。曹魏这时,以全力防蜀,自然会在关中屯驻重兵,以逸待劳。如果前阻强敌,军糈不继,那是不堪设想的。”那么绕道陇上实在是为了就近筹措军粮,以免因道路阻隔,粮食运输困难而导致进攻受挫。这一番分析,既考证历史事实,包括诸葛亮给其兄的书信,又结合西蜀和汉中乃至陇上的地形地貌,抽丝剥茧,丝丝入扣,论证严密。后来的诸多学者也无法超越。

  如电影长镜头般的语言描写

  所谓长镜头就是:对一个场景或一场戏进行较长的、连续的拍摄,从而真实、完整地表现客观世界。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巴赞曾说:“文学描写不可能一笔写出整体,所以需要片段的组合;而电影则可以通过一个画面、镜头,完整地表现出全体。”史先生行文突破常规,创造性运用长镜头语言,气势宏大,言辞优美,太湖的碧波万顷,水天一色。陇坂的曲折险峻,云雾弥漫。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残破荒凉,关中大地的沙场旧迹,金戈铁马,历历如在眼前,让人深深为之吸引、感动、自豪。如先生在《古代的关中》一文中的描述:“关中地区东起函谷关。人们到关中来,函谷关是必经之路。那里不仅雄险异常,而且景色也特别幽美。人们在绝岸壁立的道途中前行,其上柏林荫蔽,谷中殆不见天日,人们甚至不称这里是函谷,而另命名‘松柏之塞’。过了‘松柏之塞’,又逢到一片桃林,苍翠绿叶,杂着灼灼花朵,会使人们感到关中真是山川林谷美,天材之利多。人们过了桃林之野,又会看到华山松涛。华山无尽的松柏使人们望之竟日也是不知道困厌的。到了长安附近,更可以眺望鄠、杜竹林,南山檀柘,顺山西行,还会欣赏到磻溪附近的幽隍邃密,林障秀阻的胜概。就是离去关中时,西登陇山,东望秦川,依然可以望到墟舍桑梓,与云霞一色,引人怀思。到处的森林草地,不仅景色幽美,而且和人们的生活起居有着密切的关系。”

  先生用笔如电影大师运用长镜头影像,全景展现了关中地区古时的繁荣与壮美,文辞值得称道。先生曾说:“我不仅歌颂祖国现在的河山,还描述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河山,歌颂当年美好的祖国河山。”先生用毕生的精力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阅读《中国的河山》,就仿佛推开了时空之门,看到我们脚下的这片赖以生存土地的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未来。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历史长河中锚定自己的坐标,从而找到心灵的来路与归所。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1日 11版)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