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碧波涌生机 河湖泛笑颜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碧波涌生机 河湖泛笑颜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8-12 02:5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碧波涌生机 河湖泛笑颜

——四位一线工作者讲述守护家乡河湖的故事

  编者按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正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一条条滋养百姓、孕育文化、承载乡愁的河流才被人们亲切唤作母亲河。保护好母亲河,事关区域长远发展、事关百姓民生福祉。近日,水利部出台的《母亲河复苏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为目标,全面部署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让人们身边的家乡河、家乡湖更加美好,润泽生活。我们邀请四位一线工作者讲述他们守护母亲河的故事,共同感受人水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一线讲述】

  护百里洱海水清岸绿

  讲述人: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上关镇永安江镇级河长 马晓磊

碧波涌生机 河湖泛笑颜

云南大理洱海及周边村落景观。 新华社发

  星期一午后,和往常一样,我走出镇政府,向巡河目的地——永安江进发。永安江是洱海北部三条主要入湖河流之一,作为洱海重要的补给水源,其水质水量变化深刻影响着整个洱海。自2021年2月担任永安江镇级河长以来,我每周都要去永安江边巡河一两次。

  刚转到永安江边,就遇到了一群熟人:几名村级河长、组级河长。他们正在对农户化粪池接户管破损脱落、污水渗漏、清水汇入等情况进行细致排查。

  交谈了几句,我便继续前行,一路巡河来到了马厂村附近。抬眼望去,碧绿的稻田里,落着一群白鹭,正结伴悠游。在稻田中薅草的农户段大爷和我搭话:“现在水质好了,环境美了,我在稻田里养起了鱼,不但稻米卖得出价,还多了一份卖鱼的收入哩。”

  过去,永安江流经的上关镇一直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可谁能想到,曾经一段时间内,永安江却是一幅不忍目睹的脏乱景象?遍布的垃圾、乱堆的马粪……为了保护洱海“母亲湖”,上关镇与大理市其他乡镇同步实施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一方面,实施绿色生态种植,建成“源头管控、过程治理、末端消纳、节水管水、尾水调蓄回用”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另一方面,对全流域畜禽粪污进行回收利用,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全流域畜禽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种种努力,才换来了乡亲们眼中的“水质好了,环境美了”。如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永安江呈现在人们眼前,永安江入湖水质实现了由劣Ⅴ类到Ⅱ类的质的提升。

  走到永安江入湖口最后一道拦污闸时,已是下午5点。河道管理员小张正忙着打捞闸内的水草。他告诉我,前天那场大雨过后,这两天的打捞量已经超过了之前一个星期的总和:“虽然辛苦,但看着一汪清水,觉得怎么付出都值得。”

  一年多的巡河经历让我与永安江8名河道管理员成了好朋友。我们不仅要对日常河道沟渠进行清淤、巡查监督,还要进行抽水管理和田间巡查。听人说,我们大理市还聘请了河道管理员、保洁员、滩地管理员、田间管水员等1748名,我们可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啊。

  走近永安江入湖口,在萋萋芳草、婆娑绿柳的映衬下,清澈的河水缓缓流入洱海。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洱海,察看生态保护情况。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这几年来,我们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以洱海保护治理为核心,切实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提升了洱海流域生态系统健康修复能力。大理市还完成了环湖1806户7270人的生态搬迁任务,建设了129公里的生态廊道,为洱海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眺望着整片洱海,我的脑海中回想起近年来一条条喜讯:洱海水生态、水环境持续向好,水质连续5年综合评价为优,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我有信心,就这样守护下去,让百里洱海永远美好,永远让人心驰神往。

  三长治河,一泓清水入黄河

  讲述人: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石西乡党委书记、黄河柳林县石西乡段乡级河长 贺世平

碧波涌生机 河湖泛笑颜

河南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新华社发

  眼下正是黄河沿岸最美的季节。行走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上,不仅能闻到成片红枣林散发的清香,还能听到黄河水奔腾的声音。

  我们石西乡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西部、黄河东岸。黄河干流由北向南流经柳林县五个乡镇,全长56.7公里,其中流经石西乡五个行政村共计17.8公里,占到黄河柳林段全长的三分之一以上。在沿黄五个乡镇中,我们石西乡是黄河流程最长、滩涂面积最大、涉河活动最多的一个乡镇。同时,方山、中阳、离石三县汇集到一起的三川河,是黄河一级支流,在石西乡境内汇入黄河。

  这些现实因素和客观条件,使得河道管理工作和保护任务复杂繁重。曾经的黄河滩一度完全失去了该有的模样。黑乎乎的黄河水,连浇灌庄稼的水质标准都达不到,更别提饮用了。

  2017年8月,柳林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县委县政府研究建立了“三长治河”的工作机制,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作为本乡镇的双总河长,扛起了所辖行政区域内河道管理保护的职责。

  如今,队伍建起来了,乡里有乡级河长,并配备巡河员,村里有村级河长;机制搭起来了,乡级河长每周巡河2次,村级河长和巡河员每天巡河。每次巡河结束后,乡村两级河长要在专门的平台上详细登记巡河情况,对河道内乱倒垃圾、偷排废水等行为及时处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效果有目共睹,现在的三川河和黄河河道内违建、乱倾乱倒等现象全部清零,曾经水质为劣V类的三川河水已稳定达到地表V类以上水质标准,真正实现了“一泓清水入黄河”。

  我们还在黄河沿岸梁梁峁峁见缝插绿,河道沿岸百分之七八十的土地都种植了红枣林;在沿黄公路两侧全部栽植行道树,形成生态廊道。

  如今,蜿蜒的沿黄旅游公路伴着黄河水一路同行,优美的生态画卷吸引着周边的人们。到了冬天,还能看见成群的水鸟在河面上嬉戏,生活别提多惬意了。

  全民参与,携手共护此青绿

  讲述人: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科普路社区党委书记、湟水河(文苑桥至文亭桥)责任河长 康燕霞

碧波涌生机 河湖泛笑颜

整治后的青海湟水河边,市民在散步。黎晓刚摄/光明图片

  我是土生土长的青海人,湟水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从当上责任河长的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守好护好母亲河。

  在西宁市,像我这样的各级河湖长有1200多名,全市的75条河流、23座水库、96座涝池、18处万亩灌区、4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1处重要湿地及其他人工水体等涉水区域,全都在河湖长制的管理范围内。每一位河湖长都分配了管辖河段,做到河湖管理无盲区无死角。

  2019年,我所在的科普路社区开始承担湟水河文苑桥至文亭桥区间的河湖治理工作。别看只有1.6公里的距离,却有很多人参与其中:河湖长、河湖检察长、民间河长、警城联勤、专职巡查员、河段保洁员……水环境越来越好的背后,是我们每个人的不懈努力。

  现在,巡河已经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有空,我都会来河边看看,仔细观察河道的水质情况,对群众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检查河岸的基础设施是否正常,日行两万步那是常有的事。

  河长的工作不仅是围着河边“打转转”,而且要把每个人都动员起来。每周五下午,社区都会组织志愿活动,由党员带头,发动辖区单位和热心居民,大家拿着扫帚、钳子等工具,清理河岸边的垃圾。我们还发放《保护河道倡议书》,把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种子播撒到每个人的心田。河岸步道旁的河湖长公示牌上有我的联系方式,通过手机就能反映问题,我们也会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予以解决。

  就在前两天,有位细心的市民发现河岸旁的大树上有很多虫子,立刻联系我:“我担心是病虫害,你们赶紧去看看,这么好的树,可别出啥问题。”接到电话后,我第一时间来到河边,联系有关部门确认病虫害情况,及时打药,成功避免了虫害进一步扩散。

  这些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河道干净了,河水清澈了,河堤植被覆盖率更高了,走到哪里都是绿树成荫,漫步在干净整洁的步道上,巡河自然也成了美的享受。

  如今,看到沿河散步休闲的群众越来越多,我越发体会到河长工作的责任和意义所在。有志愿者开玩笑说,河长的工作“越来越不好做了——专门去捡垃圾,却见不到一片垃圾”。我想,这不就是河湖治理成效的直接反映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守护下,湟水河一定会越来越美。

  合理捕捞,擦亮查干湖“金字招牌”

  讲述人: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湖工 张 文

碧波涌生机 河湖泛笑颜

吉林松原查干湖风景。光明图片

  荷花绽放,水美鱼肥。盛夏的查干湖碧波荡漾、清爽怡人,是周边游客自驾消暑的首选之地。

  作为查干湖渔猎文化传承人,我每天都要在凌晨时分带着捕捞队下湖捕鱼。以前,我们不管大鱼小鱼,是鱼就捞;现在,夏捕时我们使用小网眼渔网捞小型成鱼,让大鱼得到更多养分;冬捕时使用大网眼渔网捞大鱼,让没长成的小鱼继续生长。这种科学捕捞方式,能让查干湖渔猎文化持续发展,也能满足游客不同时节品尝查干湖鲜鱼的需求。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已经在查干湖上漂泊了40多年,亲眼见证了查干湖生态改善、越变越美的过程。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由于气候干旱、拦河筑坝和掠夺式捕鱼等,短短几年内,查干湖从几百平方公里锐减到几十平方公里,几近干涸。当时湖面慢慢萎缩,湖水变成暗红色。白花花的盐碱面满天飞,迫使很多人背井离乡,留下来的人只能靠熬碱卖碱维持生计,每斤最多卖2毛钱。

  1976年,前郭县委县政府带领干部群众肩挑手抬开启“引松工程”,历经8年修通一条“草原运河”,引来松花江水入查干湖,使查干湖水域面积由当时的5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420平方公里。经过几十年来的努力,查干湖终于恢复了生机,成为鱼类的天然繁殖场、鸟类理想的栖息繁殖地。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乘船察看查干湖南湖生态保护情况。他希望我们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让生活“年年有鱼”。这几年来,循着总书记的嘱托,松原市为查干湖生态保护建立了长效机制。到2020年,查干湖整库区水质由劣Ⅴ类转为Ⅳ类。

  现在,全长6.7公里的查干湖至库里泡连接渠,在给查干湖引来了活水、带来充足补给的同时,还实现了松花江—查干湖—嫩江水体连通,以水体交换的方式改善查干湖水质;查干湖南北景区两座日处理1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每年春秋两季开展的增殖放流活动,定期向湖中投放鱼苗1000万尾;环湖种植各类果树、花卉、中草药材、水生植物7.8万亩,高蛋白大豆10.3万亩,不仅能有效改善种植结构,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还形成了一片五彩缤纷的花海,成为游人打卡地。

  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现在,查干湖水质明显变好了,鱼的品质自然就上去了。定期增殖放流和科学捕捞,让查干湖可以轻轻松松养育湖边人,还能让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查干湖渔猎文化世代传承下去,让幸福的日子“年年有鱼,年年有余”。

  【专家点评】

  探索治水规律 呵护幸福源泉

  作者:魏有兴(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理论研究基地[河海大学]研究员)

  河流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国土空间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资源功能、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是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直接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工作,不断增进我们党对治水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各级水利部门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涉水问题。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京杭大运河迎来世纪复苏,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永定河、大清河等多年断流河道实现全线贯通……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越来越多的流域重现生机。新征程上,继续守护好母亲河,还应在以下四个方面继续着力。

  加大河湖复苏的制度供给。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很多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多头管”到“统一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广受百姓好评。守护好母亲河,要继续推动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不断完善河湖生态保护的各项制度设计和政策实施。在水资源调度制度、节水制度、水权水价管理等方面加强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制度供给,做到护好“盆中的水”;加强河湖水域、岸线、蓄滞洪区等的空间管控,加强生态修复、采砂、水土流失治理等的制度完善,做到管好“盛水的盆”。同时,还要发挥好发展规划引领作用,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

  强化流域系统治理。要把系统观念贯穿到河湖生态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全过程,统筹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资源等要素,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坚持以流域为单元,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编制“一河(湖)一策”方案,打破长期以来存在的“各自为政”“九龙治水”困境。一方面,应处理好水域空间与河湖周边生态系统治理的关系,协调好生态基流、地下水、河槽等之间的关系,实现“水—环境—人”协调统一;另一方面,还应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政府部门间的关系,营造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强化科技支撑。河湖复苏涉及河湖生态环境修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地下水超采治理、防洪排涝等诸多生态治理技术难题,需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制定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标准,兼顾防洪、排涝、供水、景观等需求,形成系统性的河湖复苏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和智慧水利技术,强化智慧调度和信息化监管,打造治水理水智慧化平台,提高母亲河复苏行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加强河湖水情教育。强化宣传引导,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母亲河复苏行动。一方面,应提高水情教育的普及性,结合各地水情特点推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另一方面,从母亲河的功能作用、文化标识上下功夫,注重讲好母亲河保护的百姓故事、法治故事等。此外,还应做好母亲河复苏行动典型案例评选和推广宣传工作,建立湖泊管理保护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让河流湖泊管理保护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公众自觉行为和生活习惯,让各地“母亲河”成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张勇、任爽、杨珏、万玛加、王雯静、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赵璐、马丽红、韩冰、武笑)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12日 07版)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