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从美丽海岛到“美丽经济”
——浙江舟山贯彻“两山”理念推动海岛渔村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
光明日报调研组
站在山下放眼望去,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干览镇新建村南洞艺谷满目葱茏。一条全长4.23公里的生态公路顺山蜿蜒,花与树交相辉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在郁郁葱葱的半山坡上极其醒目。
10月16日,在村党建广场,全村党员干部整齐地坐在一起,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报告讲到了大家的心坎里。
从一个依山而居、位置偏僻的普通海岛村落,到渔村转型发展的典范和著名的“网红村”“示范村”,这里因为和谐共生的“美丽经济”而华丽转身。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新建村,在村民袁其忠家里与村民代表促膝交谈。总书记表示,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舟山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为行动指南,进一步加大海岛生态保护力度,大力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培育海岛民宿、乡村旅游新业态,掀起了建设美丽海岛、美丽乡村的大潮,揭开了新时期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幕。
为深入挖掘舟山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发展“美丽经济”的生动实践,光明日报调研组一行走访舟山海岛渔村,与基层干部群众座谈交流,力图通过渔村的发展变迁探寻“美丽经济”的实践逻辑。
舟山市定海区干览镇新建村的南洞艺谷,被青山环抱,生机勃发。资料图片
1 困顿:如何走出渔村的低谷
在美丽的东海,有我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舟山市。这里有大大小小的岛屿2085个,千百年来舟山百姓世代以捕鱼为生。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近海渔场,也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等代表性鱼种驰名中外,舟山因此被称为“东海鱼仓”“中国渔都”。
清代诗人刘梦兰在《衢港渔火》一诗中这样描绘舟山渔场的胜景:无数渔船一港收,渔灯点点漾中流。九天星斗三更落,照遍珊瑚海中洲。
然而,大自然的馈赠并不是取之不竭的。
进入21世纪,随着修造船产业、水产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近海水域污染严重。很多海湾和滩涂因为围填而消失,气候环境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随着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和渔船机帆化,渔业生产力得到充分释放,海洋捕捞量连年增长,对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导致了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那个时候,在我国很多海域,为了提高产量增加收入,很多人采用帆张网、底拖网、多层流网等网具,网口面积越做越大,网眼却越做越小,老百姓给这种网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绝户网。
数据显示,1980年舟山大黄鱼产量为3.5万吨,2000年就减少到327吨,墨鱼产量也从1980年的29560吨锐减到2000年的671吨。
无鱼可捕背后的另一个问题随之显现。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大批渔民和年轻人离开小岛,奔向城市,只剩下一些老人孤独的身影。新建村党总支书记余金红从1999年起就担任村干部,她回忆说:“那时这里和大多数渔村一样,空落落的,没多少人。”
曾经养育了舟山千百年的近海渔业资源日渐枯竭,曾经繁华的渔村人去楼空、日渐衰落。“三农”问题与“三渔”问题相互交织,生态环境恶化与渔村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短板。舟山渔业怎么办?舟山渔村怎么办?舟山渔民怎么办?
面对挑战,舟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减船减产”“小岛迁大岛建”等一系列举措,大力调整渔业结构,积极引导渔民二次创业。一场前所未有的渔业、渔村、渔民全方位转型之战,在舟山渔区打响。
舟山市沈家门渔港内,船只星罗棋布,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资料图片
2 探索:乡村旅游打开渔村发展新空间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苦苦寻求发展出路的余金红豁然开朗,产生了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的念头。为了说服群众,她组织村民代表专门到余村考察学习。那里的美丽富饶触动了村民,也坚定了新建村转型发展的决心。
在多方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后,新建村明确了乡村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式。余金红带领村民开始修建道路、整治环境、打造南洞艺谷、建火车广场、造渔人码头……新建村成为集景观、休闲、住宿、餐饮、娱乐、教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村民的创业就业空间扩大了,收入来源也实现了多元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调研组在进村的路上看到了一个由8节车厢组成的南洞“功勋号”。绿皮车的外表,里面是内燃机车展览馆,集娱乐、餐饮和购物功能于一体,还可作为创意拼搭、亲子手工、交流培训的场所。
“这里每年的游客量超过40万人,村民的人均收入达到4.2万元,比全市渔农民的人均收入高2000多元。乡村恢复了活力,有近85%的村民常住在村里,富民强村从梦想变为现实。”余金红说。
袁其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起了农家乐。和村里其他农家乐一样,“画春院”这个名字也是取自于京剧曲牌名,与自家的土菜、舟山的海鲜迥异又和谐地并存。沿着不大的门脸走进院子,75岁的袁其忠领着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他种菜除草,4个子女下厨的下厨、招呼客人的招呼客人。“刚办农家乐那几年,路不好,客人也不多,生意很一般。这几年村里的旅游名气打了出去,大家生意都很好,一年到头都是旺季。”袁其忠的笑容一直在脸上。
回忆总书记到访时的情景,袁其忠仍然激动不已:“真是做梦都想不到,总书记竟然会来我家里。”
作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强化党建引领、发展“美丽经济”的样板,新建村声名鹊起,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多个荣誉称号。2019年,在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上,新建村还入选了全球净零碳乡村典型案例。
“总书记给我们鼓足了发展的劲头,指引我们坚定不移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余金红说。
位于舟山市岱山县的衢山岛一角。资料图片
3 蝶变:“美丽经济”谱写渔村振兴新篇章
模范的价值不仅在于荣耀自身,更在于激励他人。
新建村的成功为舟山渔村发展转型提供了样板,一些海岛渔村看到了走绿色发展道路、发展“美丽经济”的美好前景,纷纷利用自身优势办起渔家乐、农家乐,以民宿为主的乡村旅游逐渐兴起,为渔民实现二次创业、振兴渔村经济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嵊泗县花鸟岛是一个地处舟山外海的偏远小岛,面积只有3.28平方公里。从空中俯瞰,宛如一只飞翔的云雀。这里海水湛蓝,海岸曲折蜿蜒,港湾和渔村错落有致,建于19世纪的花鸟灯塔闻名遐迩。然而,当初的渔岛却因青壮年大量外流,成了常住人口不足800人的“空心岛”,留下的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新建村为代表的“美丽经济”模式在舟山全市逐步推广,花鸟岛也确立了以绿色生态为依托发展海岛旅游的思路。2013年,花鸟岛开始启动建设,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岛内交通、建设配套设施、盘活闲置住房……这里的海岛旅游逐渐火热起来。
对于花鸟岛旅游业的发展思路,花鸟乡原党委书记杨玉斌有自己的看法:“虽然花鸟岛发展海岛旅游优势非常突出,但劣势也很明显,主要是交通不方便,承载力有限。所以我们必须走精品化路线,发展定制旅游。”
既要振兴海岛渔村,又要保护好海岛脆弱的生态系统。“不能一味追求游客数量和盈利,我们的定制旅游就是坚持‘可控下的有序发展’原则,严格控制上岛游客数量,为他们提供个性化、高品质的旅游体验。”花鸟乡党委书记袁方圆说。
花鸟岛“美丽经济”的异军突起,使这个偏远海岛重新焕发了生机。曾经外出闯荡的花鸟人开始回乡创业,一些闻名而来的青年创客也来到这里创办精品民宿,追寻着心目中的诗和远方。
在舟山,依靠“美丽经济”实现渔村振兴的例子还可以找到很多。
岱山县双合村坐落在岱山岛西侧。这里曾经是古代的采石场,历经五六百年的取石开凿,留下了石景旧迹50多处。舟岱跨海大桥和鱼山大桥在双合村附近交汇。
坐拥跨海大桥“桥头堡”和双合石壁两大优势,双合村将石文化、渔文化挖掘到极致。在保留古村落民居、石巷基本格局的基础上,他们打造石壁景区,完善配套设施,整治村容村貌,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双合村“美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村里的留守人员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也吸引了一批村民回乡创业。王代明就是这样从渔民转为民宿老板的。2018年,他回村租了邻居的旧屋,改造成石里民宿。
石板路、老砖房,美美的院落加上妻子的厨艺,他不仅找到了一条富裕路,也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坐在宽敞的院落里,王代明和调研组聊起自己的感想:“在村里经营民宿,不用再东奔西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闲暇时还可以在院子里陪客人喝茶聊天。”
平静的海湾,柔软的沙滩,停泊的海钓船,这里是因形如大虾浮游于海上而得名的虾峙岛。从渡口码头拐过66个弯,河泥漕村就在虾尾巴那个被“勾”住的湾里,常住人口300人。沿着两公里弧形的村路,近20家民宿借着山势错落着,共有300个床位。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这里都是客满。“舟山市实施一岛一品乡村振兴战略,虾峙镇也从渔业重镇向临港产业功能岛发展,并以河泥漕村为核心发展旅游业态。”虾峙镇党委副书记虞卡华介绍说。虾峙镇还专门成立了河泥漕游客服务中心,帮助民宿协调相关事宜、整体打造旅游文创产品。除了游客中心,政府还修建了灯、路等基础设施,总投资已经过亿元。
在游客中心二楼的书吧,调研组看到了经营人、湖南妹子周娉婷。“我的无问西东民宿在2017年就建起来了,是河泥漕村最早的一批。”周娉婷有些骄傲地说,如今她已经在这里开了两家民宿、一家书吧、一个餐厅。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舟山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在全市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在全省率先实现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全覆盖,打造了定海长白岛,普陀东极岛、白沙岛,岱山小长涂岛,嵊泗花鸟岛、黄龙岛等美丽小岛10个,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7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145个,定海“净在山海”、普陀“红动蓝湾”、岱山“蓬莱乡韵”、嵊泗“碧海蓝湾”等10条美丽风景带或海上共富带在加快推进……每一个渔村的背后,都经历了从传统渔业经济向现代旅游经济的蝶变,展示着“美丽经济”的辉煌画卷。
4 启示:“美丽经济”的舟山经验
8月1日中午,从舟山沈家门码头出发,经过朱家尖海峡大桥,2376艘渔船浩浩荡荡奔赴东海。这是结束伏季休渔后的开渔盛典。16个小时后,随着第一艘船的归来,1200多筐、3万多公斤的头茬蟹端上了百姓餐桌。“经过多年努力,东海的海洋生态、渔业资源正在恢复中。”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说。
正是把保护海洋生态、发展海岛旅游与渔民转产转业紧密结合,舟山探索出一条以“美丽经济”促进渔村共同富裕的行之有效的道路。如今,舟山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4.7万元,居全国地级市第16位,是长三角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级市之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2.2%,城乡居民收入倍差1.61,也是全国收入差距较小的地区之一。
擦亮渔村生态底色。生态美是“美丽经济”的基础,舟山在发展“美丽经济”的过程中,首先在群众中树立起绿色环保理念,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等一系列举措,在保留村落基本格局的基础上,全面改造渔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使一个个昔日破旧的渔村变成了令人向往的田园诗画,乡村旅游有了最根本的依托。
彰显海岛特色优势。为了增强“美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舟山市根据各个海岛和渔村的资源禀赋、人文环境和经济基础,充分挖掘特色优势,启动“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一岛一策”“一岛一品”的思路分别确定发展方向和建设主题,分类打造观光度假休闲岛、海岛文化体验岛、活力运动娱乐岛、特色渔农产业岛和蓝碳经济发展岛,形成了美丽海岛、美丽乡村差异化发展的格局。
统筹全域“美丽经济”。舟山市充分发挥花鸟岛、新建村等样板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全域旅游为导向,以共同富裕为目标,通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夯实“美丽经济”的基础,整镇整岛成片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岛岛串联、岛群聚合、海陆联动,全域化布局“美丽经济”,精心描绘“岛岛是花园、村村见美景”的海岛乡村大花园。
拓展渔业发展空间。舟山传统渔业经济沿着“向洋、向江、向岸”的转型路径,逐步从单一的近海捕捞、简单加工,向远洋渔业、近海养殖、港口航运、精深加工等多个方向延伸、扩展。截至2021年,舟山全市拥有专业鱿钓渔船420艘,作业范围遍及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远洋鱿鱼产量38万吨,占全国鱿钓产量6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鱿钓渔业第一市”。
鼓励群众创业创新。群众的创业激情是“美丽经济”的活力源泉。舟山出台了一系列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在登记注册、税费减免、资金扶持、技能培训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帮助,支持大众投身“美丽经济”;深入推进渔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通过整体收储、集中流转等方式盘活闲置农房,为创业者提供要素保障;加快推进乡村创业基地建设,广泛开展乡创活动,通过乡村振兴党建联盟、新乡贤、创业导师团等各种力量引导农创客、渔农民在乡村创业发展,“美丽经济”展现出强大生机。
丰富“美丽经济”业态。为了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舟山以渔农业为基础、商业为支撑、文化为灵魂、旅游为平台,积极推动“美丽经济”从民宿为主向多样性的“旅游+”升级,促进渔农业、商业、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依托特殊优势培育出海钓、康养、邮轮游艇、海岛探险、节庆赛事、民俗文化等海岛旅游新业态,“美丽经济”的内涵更加丰富,竞争力日益凸显。
“听完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我和岛上经营民宿餐饮的伙伴交流,大家建设海岛的决心更坚定了。我们会尽力把民宿做得更好,为海岛发展作出贡献。”嵊泗县花酒间民宿经营者王凌芝说。
“下一步,我们要找准短板、精准发力,通过实施‘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打造一批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美丽海岛,让渔农民富起来、集体经济强起来、海岛风貌整体提升,努力走出一条现代化海岛共富路。”党的二十大代表、舟山市委书记何中伟说。
(调研组成员:浙江省舟山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顾自刚,光明日报记者曾毅,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舟山分社社长、总编辑尤畅)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28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