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六观”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六观”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3-30 03: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任洁(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这一论断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开辟了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贡献和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独特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所处的时代条件、历史环境和文化传统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世界观具有实践性,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如何看待和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与其他现代化的关系,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走向和道路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世界眼光、天下胸怀、人类情怀的政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精神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世界观。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致力于为人类作出贡献,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基于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的核心追求,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共同开创人类美好未来。中国式现代化摒弃“弱肉强食”“国强必霸”等带有冷战思维特点的陈旧世界观,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秉持这种独特世界观,中国式现代化在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打破了长期束缚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思路和实践创新的“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这些国家提供了共享发展成果的机会以及有借鉴意义的发展路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独特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谋发展,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内蕴的独特价值观。与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式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资本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超越两极分化逻辑,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重要目标和主要特征;超越物质逻辑,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超越霸权逻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激发人民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泛汇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激励全社会共同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而团结奋斗。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价值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底色,更在实践中赋予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时代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独特的历史观。历史发展有规律可循。历史规律生成并起作用于人的物质生产实践之中,历史过程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同时又是历史主体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能动过程。历史规律体现为历史必然性与历史主体能动性的辩证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顺应历史大势,以自信自立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精神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不可能实现国家强大和民族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独特的文明观。世界历史条件下,人类文明应该秉持何种交往理念共处,是主张“文明冲突”“文明隔绝”还是坚持“文明平等”“文明包容”“文明互鉴”,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观。从事实维度而言,文明多样性存在是一种客观事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各民族在应对不同历史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实践中形成了差异多样的文明形态。从价值维度而言,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文明交流互鉴以文明多元并存为前提。只有文明之间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有交流互鉴的可能和必要。在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不能片面强调“求同”,这不符合文明多样性的客观现实与要求,也不利于世界文明的整体繁荣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新的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独特的民主观。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在实现民主的过程中,各国人民根据本国历史、文化与政治制度等特点,选择适合本国的具体的民主发展道路,由此形成了以多元文明为基础的民主多样性。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民主观是在总结人类现代化进程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当代中国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注重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丰富民主形式,畅通民主渠道,坚持“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和“积极发展基层民主”,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取得历史性成就,成为新时代我国民主政治领域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标志性成果。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充分实现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基础上发展的,没有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独特的生态观。回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跃迁的历程,资本主义在解放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开辟世界市场、促进工业文明发展方面具有历史进步作用。但同时,这种发展进步也带来了沉重代价。工业革命的狂飙突进,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人类对自然的过度掠夺和破坏,已经遭到自然的报复。全球性生态问题的频繁出现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反复警示。中国式现代化视自然为“人的无机身体”,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既要创造丰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还以具体方案和实际行动践行着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与世界分享着中国独特的生态观和绿色发展实践。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30日 06版)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