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飞艇事件的背后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飞艇事件的背后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3-30 03: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环球视野】

  光明日报记者 张斐晔

  日前,美国政府将中国民用无人飞艇污蔑为“间谍气球”,并滥用武力击落的事件颇受关注,近期美又称正在对中国无人飞艇进行分析调查。外交部发言人明确指出,美方从打捞残骸再到碎片分析,完全是单方面的暗箱操作,中方不得不对其所谓调查的独立性、公开性、透明性提出强烈质疑。

  一起完全由不可抗力导致的意外偶发事件,美方为何不断炒作、升级矛盾?种种过激表现,反映美方既违背科学常识,也违反国际惯例,一意孤行渲染“中国威胁论”。

  美国的反应为何如此过激

  民用科研气球、无人飞艇等航空器在全球范围内并不少见。根据中国科学网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美国已发放2000多个高空气球,最大载荷可达3.6吨,法国约3000个,日本超过800个。“从新闻照片中能看到此次事件中飞艇的样式,它的尺寸比较大,携带了太阳能电池板以及相关的传感器设备。这样的飞艇主要服务于气象工作,用于高空大气的数据采集和研究。”《航空知识》杂志主编王亚男表示,从科学常识的角度看,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这就是一起民用无人飞艇因偶发因素而误入美国领空的事件。

  首先,飞艇的动力装置和红外传感器是这类用于大气研究的浮空器上常见的配置。“在这样一个巨型的气球下面,即使装了一些推进的动力,这个动力也只能是有限的调整姿态,而绝对无法抗衡强风。因此一旦进入了高空强烈的西风带,在每小时100多公里甚至更高的风速下,就很容易被‘绑架’走了。”王亚男介绍道,搭载的传感器主要用于记录大气的温度压力、风力风速以及拍摄大气的运动光学影像,“但实际上当飞艇到达美国上空时,由于距离过远,搭载的通信系统早已失去作用,不可能再将数据实时传输回中国。”

  其次,从国防技术常识的角度来说,用气球和飞艇做前沿军事侦察的时代早已结束了。“因为气球侦查一没有隐蔽性,例如此次事件中的气球大到地面上的人肉眼可见;二没有精确性可言,无法飞到指定区域上空。”王亚男说,美方之所以污蔑为“间谍气球”,是因为联想到了自己的过去——冷战期间,美国进行过最大规模的军事气球侦察行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在U-2高空侦察机和间谍卫星实用化之前,曾专门研制使用WS-119L和WS-461L两款高空照相侦察气球,对苏联实施一系列战略侦察行动。“但如今的技术和国际背景已与冷战时期有极大差别,自卫星时代开启后,‘军事侦察气球’这个名词就自然消亡了。”

  再次,无论是无人飞艇采集的大气数据还是其飞行路线,都不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任何威胁。王亚男认为,中方已第一时间向美方解释了飞艇的由来,如果美方对数据有疑问,完全可以通过双方的协商和沟通达成理解,如共同查看传感器记录的数据等。就飞行路线而言,位于平流层的飞艇,其高度是远高于商业航线的,即便是最糟糕的情况——由于高度不断下降,可能在某些地区会穿越商业航线,但因为它体积很大,可用雷达识别,甚至在距离不远的时候,可以目视,因此商业航线是可以完全规避这样的障碍物的。“即便某些紧急情况需要采取破坏性的手段,也应该跟中方协商,而不应单方面采取武力手段,这显然是美方的冷战思维作祟。”

  被践踏的国际法

  美方使用战机导弹击落中国无人飞艇,明显是过度反应,不符合国际法的精神和国际惯例。“发生了这样的事件,从国际法的角度,我们首先要对事件进行定性。”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认为,此次事件需要定性的点有两个,一是无人飞艇的性质,二是未经许可进入了另外一个国家领空的问题。“从无人飞艇的性质来看,这是一个用于气象研究的、无害的民用无人飞艇;误入领空的原因也很清晰,是由于西风带的不可抗力影响使得飞艇偏离了预定飞行路径,因此是偶发的意外事件。”

  黄进说,《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第三分条规定,禁止针对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器。根据一般国际法规则,如有不可抗力、危难或紧急避险等三种情形之一,可免除一国无人航空器未经许可进入他国领空行为的非法性。因此,对于对误入一国领空的民用航空器,通常当事国应采用警告、驱离、伴飞、迫降等措施处理,并通过外交渠道和平解决。“美国滥用武力,显然严重违反了国际惯例。”

  另外,国际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如果说中美两国就飞艇事件有分歧,成为一个国际争端,那也应当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黄进表示,中方在事件之初就有了明确表态,就误入美国领空表示遗憾,这充分说明中方希望双方能够妥善地寻求一个解决的方法。但美方无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甚至美国参议院火速通过相关决议,企图以国内法来解决国际争端。“国际秩序的维护,不能够以一个国家的国内法规则为基础。”

  黄进表示,国际法是国际社会的行为规范,是全球治理的重器。所以要坚决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决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决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可以说,美国滥用武力行为,威胁到了今后所有民航飞行器的安全,在国际实践中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示范。”

  被泛化的“国家安全”

  从美军最初声明该无人飞艇“不会对地面人员构成军事和人身威胁”,到后续污蔑为“间谍气球”,美方前后矛盾的言行,既是迎合国内政治的需要,也体现了其一贯双标的霸权本质。

  “‘指鹿为马’,故意模糊军品和民品的界限,是美国在出口管制领域惯用的手段。”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防扩散与出口管制主任、研究员吴金淮表示,军用物项大多通常指的是军事装备,专用的生产设备,尤其多指用于设计、开发、生产、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者会被恐怖主义利用的物项和技术。然而此次美国认为该飞艇为军用无人飞艇,暴露了美国在出口管制领域一贯以来的双重标准行径。“这次事件充分反映出了美方固守的冷战思维,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在没有明确的证据、公正的分析的背景下,无中生有模糊军用和民用之间的分界线。”

  吴金淮谈道,很多军用和民用的物品虽然原理是接近或者相同的,但是在实践应用中却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日常使用的洗衣机和提高核材料丰度的离心机,其实工作原理是很相近的,但任何国家都不会把洗衣机归到军事用途里。”美国在军用还是民用的判定上搞双重标准,已经成为其打击异己、遏制对手的重要政治手段——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对别的国家的实体,包括个人实施制裁或者贸易管制。

  “因此几乎可以推测,美方最终炮制的报告,一定会披上所谓科学的外衣,再污名化飞艇所搭载的先进仪器是军事用途,来指责中国无人飞艇是所谓军用间谍气球。”吴金淮表示,让一个本身不大的意外事件引爆两国关系的危机,既不利于中美两国,也不利于全球安全。“美方应摒弃冷战思维,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维护全球和平与发展。”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30日 14版)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